说起高速铁路,和日本的关系是非常深远的。
十年前,总设计师访问日本,乘坐新干线列车“闪光81号”从东京前往京都考察,当时华夏的列车时速普遍在60-70公里,坐在时速高达210公里的新干线列车上,老人家感慨万千。
当时他一语双关地说,“就是感觉快,有催人跑的意思”,访问结束回国之后,华夏对高速铁路的跟踪研究就开始了,到了1990年,铁道部就开始了可行性研究,但是因为技术难度的原因,过去八年里,一直是磕磕碰碰的。
直到南方实业正式提出修建南港至粤城的高速铁路,国内对高速铁路的欲望才再一次被点燃起来。
每逢春运,铁道部和广大人民群众都叫苦不迭,一亿多人次的大迁徙对现有的铁道交通形成了巨大的压力,直接促进了长途大巴客运行业的蓬勃飞速发展。
提高列车的运行速度可以非常有效地解决春运难的问题。
春运是人类迁徙的奇观,在短短的30天时间里,有一亿多人次主要通过铁路出行,如果列车的运行时间得到增加,无疑是能够有效缓解这种骤然而来的巨大压力的。
但是,已经经过了两次大提速的华夏铁路,平均运行速度依然难以超过60公里每小时,尽管设计最高时速为160公里的快速列车、特快列车已经投入运营,但平均时速也仅仅为70公里每小时。
在现在,如果哪一趟列车不晚点,绝对是新闻头条,如果哪一趟列车仅仅晚点几个小时,那绝对会让疲惫的旅客交口称赞。
至于晚点十几个小时,那才是正常的车次……
造成这种实际严重脱离理论的原因有多种,其中最关键的一点是客货共线。
修建高速铁路不但大大提升列车的运行速度,而且还是客运专线,将客运从普通铁路里分离出来,让原来的铁路线改为以货运为主,如此各行其道之后,理清了客运和货运之间的矛盾。
因为许多时候客运列车的临时停车是为了让车,尽管要求货运让客运,慢车让快车,但是在实际运行当中,经常会碰到“货车占道”的问题,这倒是公路交通很相像。
铁道部的动作比较慢,他们还在做可行性研究,南方实业这边和粤省达成合作协议之后,马上就开始进行招标了,动作之快令人咋舌。不过,铁道部并不想牵头做招标引进高铁技术这个事,原因很简单,他们还没有准备好。
当然,这里面还有铁道部和粤省之间的矛盾的关系。
粤省生生地把本省的铁路建设大权抢在了手里,粤省又是经济最好的省份,铁道部不生气那才是怪事。
不过姚远知道,粤省铁路公司迟早是要回到铁道部的管辖内的,全国铁路只能有一个管理部门,因为要站在全国的高度来统一规划,避免重复建设。
但是对姚远来说,省府争取来了十年八年时间已经足够他按照设想完成省内高速铁路网络的建设了。
当然,他比谁都清楚国家高速铁路网应该怎样建设,不存在重复建设的问题。
叶继红看到姚远沉思了片刻,察言观色地继续说,“春风科学院早在五年前就开始研究高铁技术,两年前南方实业出资成立了铁道技术研究所后,进程大大加快,根据最新的消息,目前春风科学院已经搞成了第一代高速铁路运行控制系统。”
即控制列车运行的系统,技术含量非常高,关系到安全,非常重要,对技术的成熟度要求非常高。
“但是和西门子的技术还存在一代以上的差距,春风科学院说没办法拿出时间表。按照我们的规划,再有一年的时间,南港至粤城的高速铁路就能建成,剩下的就是安装运行系统和购买列车。”
顿了顿,叶继红说,“我们等不了春风科学院那边,而且我认为,西门子和阿尔斯通的态度之所以这么坚决,估计是因为我们已经全线铺开了铁路线的建设。”
铁路线已经在建了,那么购买列车就成为了必然的选择,而且铁路线的基础建好之后,还要安装和列车匹配的运行控制系统等,这些都需要进行引进的。
“叶总,说白了,西门子和阿尔斯通就是有恃无恐,吃定我们了。”肖云说。
“是的,肖总。”叶继红不知道肖云的身份,但是从他能跟在大老板身边这一点来看,叫肖总总不会错的。
肖云想说,能不能考虑采取一桃杀三士的办法,但是他转念一想,这么简单的办法,人家肯定早就想过了,于是就打消了提出意见的念头。
的确,叶继红是该想的办法就想了,否则也不会进行了整整七次谈判,现在正在进行的第七次谈判没有悬念地陷入了僵局。
高速铁路建设一旦开始了,就不好暂停,而且这是华夏第一条高速铁路,上上下下都在看着。当时动工的时候,央台甚至做了一个系列的专题报道,南港至粤城的高速铁路已经家喻户晓了。
毫无疑问的是,西门子和阿尔斯通就是吃定了南方实业必须要从他们那里购买列车引进技术。这两家私下里达成什么协议都是存在可能的。
这边是叶继红率领的谈判团队遇到的最难以解决的问题了。
姚远问,“这次深市谈判,是同时和西门子、阿尔斯通谈?”
叶继红点头,“是的,川崎重工和庞巴迪也在,前者主要是观望,后者则是在积极参与。”
姚远突然说,“川崎重工不愿意转让技术可能是外界因素,此前不是和日车、日立两家公司接触过吗,是这两家公司坚决不转让技术的吧?”
微微愣了一下,叶继红说,“是的,一开始接触的企业里有日车公司和日立公司,第三轮谈判之后,他们坚决不转让技术,所以我们就放弃和他们继续谈了。”
姚远说,“这就对了,川崎重工也许是愿意转让技术的,但是迫于日车和日立的反对,他们遇到了很大的阻力。这一点可以做一做工作,川崎重工还是能谈一谈的。”
“姚先生,川崎重工的谈判代表态度很坚决,他们就差说打死都不转让技术了……”叶继红为难地说,眼前闪过川崎重工代表那趾高气昂的样子,心里跟吞了一万只苍蝇一样,感到恶心。
姚远微微一笑,说,“川崎重工在新加坡订货会上惨败,他们的经营遇到了极大的困难。这笔生意做成,他们就还能过好日子,如果做不成,恐怕会成为第二个东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