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队回来了。
张家人也还活着,周家人也活了下来。
宫中顿时喜庆了起来。
张皇后激动的忙是去仁寿宫报喜。
太皇太后周氏得知,顿时激动的站了起来,微微颤颤。
消息传遍了京师。
大多数人,对于船队的回来,并没有太多的感触。
下西洋的目的,是寻找神奇的种子,可似乎看来,种子暂时,还没有找到。
当然,绝不会有人认为,两次下西洋,就可找到种子的。
可是……天津卫那儿,人们却是疯了。
天津卫市舶使杨静亲自带着人,迎接抵达了天津卫的船队。
这一艘艘的舰船,在接引船的拖拉之下,开始进入了港口。
杨静带着笑容,因为宫中已飞马来了消息,要大使徐经以及寿宁侯等人在抵达之后,即刻进京。
天津卫里多是军户为主,因为这里既是京师门户,又是大运河的中枢,朝廷置天津卫,这些军户繁衍,而今,也因为此,而越发热闹起来。
只不过,因为军户太多,而此时,军卫制度已经彻底崩坏,大量的军田,几乎都被武官们侵占,寻常的军户,几乎沦为农奴,天津卫军户的生活,惨的令人发指,许多人面黄肌瘦,无所事事,此时一听到有船队来,这些无所事事的军户们,也纷纷涌上来,看热闹。
港口处,是乌压压的人,而一艘艘船靠岸,而后,先是徐经和寿宁侯等人下船,杨静忙是上前迎接,却见徐经和张鹤龄等人,比之那些面黄肌瘦的军户,也好不到哪里去,这杨静倒是露出了佩服之色,见过了礼。
水兵们开始下船,不过……
“请公公预备入关课税吧。”徐经朝杨静拱手,微微一笑。
杨静一呆,啥意思,入关课税?
对,是要课税,大明有规矩,所有的关隘,都需课税,当然,这个时代的商税,说出来比较可笑,弘治年间,商税得银是十三万两。
这是什么意思呢,大明的岁入之中,各种矿税、盐税加起来是近三,一面慢悠悠的,揭开了第一个箱子……
一时之间,那杨静的眼前一花。
而后……杨静的腿,有点软了。
“……”
白银………白花花的银子,这白花花的银子,晃得人是眼晕,是足足的一箱子啊,瞧这白银的成色,是最上等的白银哪。
那些个差役和书吏,也懵了,这哪里来的银子,海外……还有银子哪?
“赶紧哪,干活!”张鹤龄恼了,白银虽好,可惜不是自己的,自己还得糊弄着这些该死的家伙们继续出海呢,所以,我张鹤龄要讲诚信,可一想到银子就在面前,可惜主人不是我,便心痛如刀绞,火气无处发泄,恨不得赏市舶使杨静一个耳刮子。
杨静才不得不定了定神:“来,秤银!”
差役们不敢怠慢,在众目睽睽之下,开始将这银子取出,称重!
差役最后,报出数目:“总计,七千二百九十四两!”
书吏们忙是记下。
可他们的笔墨未干,接着,又是第二口箱子,第三口,第四口……
这下子,懵了……
“赶紧哪,还有好几艘船呢。”张鹤龄催促:“你们这么磨磨蹭蹭,三天三夜,也算不完。”
这一下子,杨静的呼吸停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