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拜魏铮,看似是很简单的决定。任真既然来到北海,理应到师兄墓前致意,以尽师弟之礼。
然而,在场的儒生们都不是天真孩童,略微细想,便知此举背后的用意耐人寻味,神色变得凝重。
三先生魏铮死于七年前,是北海檄文案的核心人物。当时,先帝薨,国无储君,武后意欲窃权,魏铮率北海文人血书力谏,是民间反武势力的领袖。
眼见反对浪潮愈发高涨,阴谋即将落空,武清仪无奈之下,让元本溪请儒圣出山,亲自驾临北海,以武力诛杀魏铮,又命雪影卫血洗北海,手段铁血强硬,总算将这股势头镇压下去。
魏铮是儒圣董仲舒亲手杀的,也是在执行女帝的意志,可以说,他当年的立场,触犯了北唐最大的两座山。
故而,在他死后,北海人心惶惶,避犹不及,没人愿惹举,是在北海极有文名的大才子,他的父兄便死于当年血案。那日,他还在襁褓里,被母亲抱出外地省亲,才幸免于难。
他的境遇跟邬道思相似,都对朝廷和女帝恨之入骨,思想偏激,如今看到朝中的权臣任真,跪在魏铮墓前信誓旦旦,难免会愤恨,对他的言行表露不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