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职遵命。”
柯宸梅拱手一礼,随即只是一个动作,在场的卫兵便一拥而上,操着武器便向这对男女抽打了下去。
从看到花名册上柯宸梅的名字开始,陈凯就已经确定了,郑成功对于军器工坊的事情并非一无所知,只是如今这般靠着皮鞭制造出来的产量暂时还能够接受罢了。
当然,以陈凯看来,或许在郑成功的眼上看书,都是一口咬定白蜡杆才是制造枪杆的最优选。这种惯性思维使得陈凯的潜意识中便认定了竹子做枪杆没有白蜡杆高大上,此间亦是立刻就问出了口。
“回参军的话,军中枪杆都是用竹子的,只有民间习武之人才会用白蜡杆做的枪杆。”
木匠的回答并不尽然,明时军中并非没有使用白蜡杆作为枪杆的军队,比如石柱土司的白杆兵便是如此。
但是,白杆兵在军中本就是特例,甚至在《满洲实录》中关于白杆兵武器的记载也只用了一句“执丈五竹柄长枪利剑大刀”的用词,石柱土司是否真的携带白蜡杆列阵对抗满洲八旗,其中本身就存在着不小的争议。
若论材料属性,《手臂录》中更是称白蜡杆为棍材,乃是因为其坚而不硬、柔而不折、柔韧性强,且有较强的自然拉力,显然是适用于民间武术家借此来更好的施展自身武学造诣。事实上,就连白蜡杆是极佳的枪材这套理论本身就是后世的武术家们提出来的,在明清以及明以前则并不被军中所认同。
军中使用,多为竹子和其他更加坚硬的木材。如《阵纪》、《长枪法选》、《武备志》等著作中都曾提及过,枪杆在南方一般是用竹子的,而且最好是选用苗竹,还要经过特殊的加工,到了北方为防其干裂,更要用丝筋缠扎,但最好还是使用诸如稠木这样的木材,乃至是积竹木柲这样的复合型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