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宝也没有想过与皇帝当朋友这回事,毕竟对方随时能一句话要了自己的命,这种就不具备当朋友的基础。
所以,只能是皇帝把大臣当朋友,世间的任何人都很难将君权至高无上的皇帝当成朋友,都不具备基础。
朱由校喜欢与韦宝在一起,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韦宝胆子大,私底下与朱由校在一起的时候,敢谈论明朝过往的皇帝和过往的大臣,就好像韦宝今天直言李成梁和蓟辽历任督抚的事情一样。
“韦爱卿,你觉得朕是不是很失败?登基快六年了,一事无成,大明国政每况愈下,许多地方的老百姓流离失所,建奴每年来犯数次,我们不但无力剿灭,还因为财政困局,不得不暂行缩减军费开支,以图在财政稳定之后,再设法征剿建奴。”朱由校对韦宝道。
韦宝道:“陛下千万不要自责,这不是陛下的错,要错也是万历爷的事!”
韦宝说罢,看了眼皇帝,以及皇帝旁边站着的客巴巴,和几名随侍的宫女和太监。
众人大惊,都暗忖,这话恐怕也就只有韦宝敢说了。
韦宝赶忙道:“陛下,微臣又失言了。”
朱由校笑道:“无妨,无妨,朕让笔录太监都撤了,这里没有外人,都是朕身边的人,有什么话但说无妨,朕爱听爱卿说些前朝的事儿,朕也无从得知,帝师们也不可能对朕说这些。朕想从前朝得到借鉴,以匡正过失。”
韦宝笑道:“那臣就说说吧,说错了的话,陛下就当听个笑话。”
朱由校笑道:“看你吓的,是朕让你时候的,没事。”
1614年,万历四十二年。
这一年李自成只有8岁,距离崇祯在煤山上吊还有30年。
而曾经的内阁首辅申时行,已经退休回苏州23年,虚岁正好80。
他的学生万历皇帝为此专门从北京送来了寿礼。
多年不见的万历还没有忘记自己的老师。
申老师一边感动涕零,一边却将礼物奉还,只留下了圣旨。
并且回奏说,自己作为老师和前首辅,却只能眼睁睁看着朝纲松弛,百姓财尽,皇长子不能出阁读书,大量官员岗位空缺无人替补,实在没有脸接受这样的礼物。
这种阴阳怪气的委婉指责,对于五十多岁的老油条万历来说,早已经麻木了。
据说是有一些怅然,但老子就这样了。
两个月后,申时行去世。
不知师生二人有没有反思过,这悲剧到底是从哪一步开始走错的呢?
1582年,万历十年。
三十二年前,万历的另一个老师,内阁首辅张居正去世了。
那时的万历还是一个勤勉的皇帝,张老师的好学生。
张居正成功照着儒家的经典,把万历培养成了一个年少有为,品德高尚,又热爱读书学习的学霸少年。
张居正的去世比较突然,失去张先生的万历也是非常悲痛。
然而悲痛的万历皇帝,面对的第一件事情却是文官们对于张居正的腐败和弄权,展开的一波又一波反攻倒算。
万历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学生,又很用功。
他从小坚持天不亮就起床,日出之前就要在大殿外等候官员们的早朝,极少间断。
万历五岁便能读书,但这恐怕是中国传统算法。
按后世的算法,算周岁的话,可能万历皇帝才4岁就已经能识字阅读。
于是从很小开始,万历每天就需要批阅几十本奏章,每本几页到几十页不等。
他的“大伴”,太监冯宝会指导他根据张先生的“票拟”,用红笔做出批示。
刚开始只需要写几个“知道了”就可以,然后其余交给冯宝代写。
随着年龄的增长,万历他开始自己斟酌一些事情,但是始终无比崇拜又信任他的张先生。
除此之外,十几岁的万历每天还要学习一堆老师的课程,并完成作业。
然后第二天,需要背诵出昨天学习的经史内容。
并且在课间时间也没有休息,会有宦官拿来奏折,让皇帝继续批阅。
张居正严格按照儒家经典,希望把万历打造为一个符合儒家标准的君主。
敬重天道,效法祖宗,时刻修省自己的行为,约束自己的欲望。
具体的政务,由张先生自己来打理。
张居正希望用自己的励精图治,再加上自己打造的道德完美的皇帝,可以把君子们凝聚起来,一起追求一个盛世的美梦。
而这个用心良苦的美梦,最终还是破灭了。
张居正亲手教出来的这个千古一帝,却不料成了中国历史上不上朝时间最长的皇帝。
张老师九泉之下,被结结实实打了一记响亮的耳光。
1585年,万历十三年。
张居正去世三年后,海瑞接到了朝廷的召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