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等相对廉价的东西,一本书的造价不过几文钱,一斗米的价格。即便将来徐清不在此为官,这一笔钱,也不会让后来的地方官大感头疼而撤销。
开蒙的教材,就先用这一本,还有算术的,“高年级”上的《论语》等还要印制。不久之后,就会出现沧州纸贵的繁荣景象。
这本《弟子规》徐清先复印了七十本,给聘选上来的六十个教师一人发了一本,不论是教算术的还是教经书的。这本书,徐清还要一一给诸教师讲解一番。
徐清让魏冼选了个时间,借着踏春的契机,带着这些新教师一起出去,给他们传授《弟子规》的纯正解释。
可是,徐清忘记和魏冼说要“内部保密,严禁外泄”传开,原来研究徐清文章的各种流派,竟然一拍即合,众口一词,都说徐清这一篇文章写得好。上可居于庙堂,下可诵于孩童,乃是于日月争辉,于江海比大的好文章。
什么阳春白雪,什么下里巴人,都不如徐清写的这一篇文章,传达圣人之训来的好。要不是徐清抄的那本《笠翁对韵》已经被奉为《徐子》的话,那么这本《弟子规》肯定会是首选。
学子们都在争相传言,说徐清是西汉董仲舒以来,最得圣人真传的千古一人。徐清的名号也瞬间从徐子变成了徐公,好比从四五十岁,变成了六七十岁。可徐清,才二十岁啊~
沧州城一处民宅,几位书生焦急地等待着什么,大门口人影一动,一名书生走进来,众人都是站起身来问:
“打听到了没,打听到了没,徐公在哪里讲课?”
书生们在一众同年之间问道,念到“徐公”二字之时,还恭恭敬敬的用手握拳,举过头顶,行了一个礼。
“唉,别说了,那帮子所谓的教师,现在一个个都牛气冲天,不肯透露半分……”那进门的书生,灌了一碗茶汤,然后说道。
众位等待着的书生听了,不由得唉声叹气,愤愤道:“啧啧,那群见利忘友之徒,去年还和他们是一个桌儿吃饭的,现在却……”
“诸位,求人不如求己……一名男子站了起来:“徐公讲课就在这几日,我等不如轮流守在刺史府,一旦看见徐公出门,便可通知其他人,一并跟上……”
“此法甚好,我们来一个守株待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