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皇榜放出去后,六部尚书、枢密院就忙的焦头烂额,他这个皇帝却百无聊赖,倒是清闲的厉害,唯一需要关注的便是各地变法推行进度。现在才刚刚开始,推行起来却有麻烦,不过这是他的旨意,哪怕那些人不愿意,也不敢闹得太过章颇有意思,我与诸位商议决定他们几人面圣,由皇上亲自考评。”
赵构接过名单,又将他们的文章拿过来看看,也觉得不错。不像是那些读书人一样,言语都是浮夸之词,也不是纸上谈兵。赵构下旨毛遂自荐,必须要书面申请,内容包括宋金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以及富国强兵之路的方法。
枢密院使、六部尚书这些日子都在拼命地筛选,有些人根本就是胡扯,没有任何作用,有些更是提及求和之类的话语,这些统统都被赵构否决。另外,赵构也给予那些习武之人机会,就是让他们通过当地官府设置的考核,然后再上报于朝廷,进宫由他亲自考评。
赵构点头答允下来,由于科举尚未开科,故而这次的皇榜也算是开恩科一样。大宋那些真正有才华之人,却被拒之在官府外的人有了一次机会,机会难得,他们拼命地想要表现自己,还有那些已经身在官场之上,却是明珠蒙尘,这也是他们的机会,岂能错过。
每天枢密院、六部等部门都要处理数百份文章,又要从中筛选,这让他们的工作量很大。即便如此,他们也乐在其中;与此同时,赵构又接连派出去虚中!”
“微臣在!”说话的是一位年近五十的中年人,只见他穿着朝服,恭恭敬敬的站了出来。
赵构道:“你是大观三年的进士?”
“回皇上,微臣是大观三年的进士!”宇文虚中恭敬道。
“朕看过你的文章,言辞犀利,不屈不挠,很不错!”赵构大赞道,“你已经是在朝中任职了,只不过是中书舍人。既然你却有实学,那就擢升为资政殿大学士。”
“微臣谢皇上隆恩!”宇文虚中本以为赵构会有很多问题考究,没想到就这么简单地升官了,这让他有些惊讶,接着赵构又让他下去了。
“张邵何在?”
“微臣在!”
“朕擢升爱卿为龙图阁大学士!”赵构问都没问,直接授封张邵官职,只因张邵原本也是衢州司刑曹事,也看过他的政绩,的确可以,故而与宇文虚中一样直接擢升。
与此同时,崔纵、洪皓、赵鼎、何铸、李光等十人也是与他们二人情况一样,都是进士出身。只不过他们都是郁郁不得志,正好借此机会出人头地,赵构也就没考究什么,直接在原官职的基础上提升至三品,又或是四品官员。
“韩肖胄!”
“草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