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都能掀起腥风血雨的士子暴动书生抗议,这次结束的却跟闹笑话似得,前头的工人队伍投着翔进来,宋青书怎么都以为还得爆发一阵激烈冲突,结果没等他赶着来收拾残局,上万士子已经崩溃的从广场两边溜出去,他来的时候还有二百来个倒霉蛋被逼到宫门的金水桥死活不敢出来,一个个都吓哭了。请大家搜索(126shu)看最全!更新最快的小说
还真是应了那句古话,书生造反,三年不成!也难怪,如今大明的知识分子书生大半也腐败的差不多,就算东林书院与复社讲演的都是程朱理学,除了少部分,真正能把理学那种去人欲存天理应用到生活中的又有几个,原本以严谨学术风气而成型的东林党如今更类似个追求利益的政治团体,一个个书生不是闷在书房里皓首穷经,手不能提肩不能挑的,就是流连秦淮风月,哪儿见过这真枪实弹的大阵仗。
清军来了,连东林魁首钱谦益都可以投降,一大堆复社君子该剃发剃发,也没见怎么寻死觅活,这帮底下的门人世子啥德行,也就可想而知。
的确有些真正的硬骨头,如夏完淳,如陈子龙,如马士英,可惜,比例占的太少太少,而且和宋青书的斗争还没上升到顾炎武所说的亡天下程度,这些人不是没来掺和,就是不至于拼到那么死。
得到裴泰的消息,宋青书真是赶得连马车都扔了,骑马过来,如此大规模的抗议,三十万人别说朱雀广场,附近两条街都挤满了,好不容易挤到金水桥,骂了半天娘的镇守公公裴泰就跟见到组织一般挤了过来,扯着宋青书的手就不放了。
“宋大人,您可来了,求您赶紧把这些暴民带走吧!这要是冲进了皇宫,大家脑袋都不保啊!”
的确,事情是宋青书挑起的,可这时候可不能认账,抽出手,他赶紧一脸正色的辩解着:“今有奸小污蔑鄙人,应天义民愤而站起,宋某的确感激不尽,可这人也不是宋某招来的,您要这么说,宋某可就没办法了!”
裴泰也是政治客里杀出来的,宋青书这言下之意如何听不明白,这人可以劝走,基调却得定下来,是书生乱政诽谤,而且还跟他姓宋的没关系,这上报朝廷板子落在谁身上可得分清楚了!
不过反正和南京六部不对付,而且这会儿狠王礼部闹出来事儿拍拍屁股跑路恨得牙根直痒痒,现在又是坛引起了分裂,这却是后话了。
第二天,绝大部分工厂放假,大街上头一次被工人阶级占满了,也是头一次,这些工人的消费能力也显露出来,工厂发粮食,大部分工资可以攒起来,不少工人都是单身汉,难得休息,趁机就相个亲玩玩小资,所过之处自然是买买买,倒是平时招摇过市的书生们一个个跟瘟鸡那样,憋在书院或是家里不好意思再出来了。
当然,总是还有例外的,缩在小胡同里,原本整整齐齐的儒袍外头愣是披了件代县出品的军大衣给盖住,脑袋上还戴着个狗皮帽子遮掩着,就算认识的估计也回不敢相信,这就是堂堂明末四公子之一,名声显赫的侯方域侯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