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大场面调度(22)
上午的戏拍的都是四人交谈或者是两人独处的场景,其实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下午到晚上拍的这场在“酒店”给徐静表姐的儿子庆祝满月的戏,人数众多,其中还包括了不少群演,这才是对杨逸这个导演的真正考验。
“等一下开拍后,我从左边入画,灰衣大哥和白衣大姐你们在我前面,切过去第一桌,加入这时候站起来敬酒的人群。”
“另外白衣大哥你是从左边那几桌回来的,所以你会在我前面,走过来,回到第三桌。”
“第二桌这位长裙的大姐,您也站起来,拿起酒杯做敬酒的姿势,不过其他人还没有响应伱,所以你要尴尬地站上一小会儿。”
“然后是两位演服务员的大姐,您是刚刚给客人倒了茶的,所以拿着空了的茶壶直接走回去就行,不用看我。”
“而您是推着小推车,送蒸笼点心的,所以我经过的时候,您会侧头看我一眼,切记不要看摄影机,当摄影师和摄影机都不存在,我就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客人,您看我,目的是要确认我有没有拿点心的意图,所以看一眼之后就可以把视线收回去,径直地往前走,走过摄影机。”
“.”
第一场要拍的,就直接是一个长达十秒的长镜头,而且摄影师要手持摄影机,一路跟随着“张东升”的后背,镜头平滑地向左扫过,从右边的三桌,拍到左边的四桌。
整个镜头不仅仅是要拍的时间长,更复杂的是要面对多达八九十人的演员调度问题。
“清楚了!”
“我们再来一遍,刚才大家的动作表情都很到位,就按照这个感觉,多拍一条就行,辛苦了大家。”
所以,老爷子很清楚,在这样一个有着众多群演的戏里,不同水平的导演调度起来是什么样的效果。
杨逸鼓着掌,让他们各就各位,准备开拍。
史建琴笑眯眯的,也是很欣赏地看着自己这位厚积薄发的学生。
杨逸的态度很诚恳,没有因为自己是导演,就趾高气扬地喝五吆三。
“好。”
群演们都如释重负一般地笑了,也纷纷跟着杨逸鼓掌。
本来还只是第一次演戏的“服务员”大姐笑了,脸上紧张的表情都被轻松愉快给取代了。
杨逸从监视器这边走回来,就没有再提聂昱辰,只是笑着跟群演们招呼道。
杨逸在监视器前看完,确认不用再重拍之后,他才回到场中,对着群演们鼓掌。
最差的当然是庸才导演了,他们有想法,但不多,拍出来的大场面的戏乱糟糟的,然后还有勇气剪到最后的作品里。
杨逸把聂昱辰喊过来,私下强调了一遍。
这一幕,都落在了坐在一块等着拍戏的史建琴和卢忠泽的眼里。
看着工作量庞大,但实际上分配到每一个群演身上,就只有很简单的一两句话要求。
甚至,杨逸还比一开始的辛爽导演做得好。
第三遍演得就更好了,不知道是不是杨逸的鼓励起到了效果,每一位群演都把自己那一部分演到位了,没有人走快一步,也没有人有多余的动作。
他的思路清晰,讲得头头是道,卢忠泽在旁边的桌子上坐着听,都觉得一个没演过戏的普通群演也可以很好地完成导演安排的小任务。
“各位老师,刚才小杨讲的,大家都清楚了吗还有疑惑的,可以现在说,我再跟您讲一遍。”
其中就包括史建琴老师说的,要提醒群演不要看镜头的那一点!
演推着送蒸笼点心的手推车的演员是群演,而且是从没演过戏,只是廖春生他们在湛江本地招来渴望演戏的普通人大姐。
普通的导演中,有能把人调度流畅的,也有耍小伎俩,要么是用小景深镜头来突出画面的主题,掩盖背景里杂乱的人流清晰的,要么就直接就不拍长镜头,各种拆分,各种切换,反正就不拍周围的群演,只留下他们的声音,不留人脸或者身影。
“小杨做事还是比较用心的,你看他还不忘提醒群演不要看镜头演戏,肯定开拍之前就已经在脑袋里模拟过拍戏的过程,心里已经有了预案。”
卢忠泽转头跟史建琴笑道。
这肯定不行!
“我需要在这里表现出徐静和她表姐谈话的姿态,也要录音录到她们对话‘生个小孩子’的声音,所以聂哥你的镜头跟过来的时候,一定要把她们带进去。”
他们自己只需要记住自己的安排,然后按着流程走,应该就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