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石门县,有一位名叫李念先的里书。这一年,又到了下乡催租的时节。李念先带着任务,踏上了这片他无比熟悉的乡间土地。
白天,他走村串户,一家一家地核实租子的情况,与那些朴实却又为生活发愁的农户们交谈周旋。不知不觉,夜幕悄然降临,而他此时正身处一个荒僻的村落之中。这个村子实在是太小太偏了,连一家旅店都没有。李念先望着四周渐渐被黑暗笼罩的景象,心中不禁有些犯愁。
就在他发愁之际,忽然,远处一点微弱的灯光映入他的眼帘。那灯光在这漆黑的夜里,显得格外醒目,仿佛是黑暗中的一丝希望。李念先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毫不犹豫地朝着那灯光的方向大步走去。
随着他的脚步渐渐靠近,一座简陋的茅屋出现在他的眼前。茅屋周围用一道破破烂烂的篱笆勉强围着,那篱笆东倒西歪,仿佛一阵大风就能将其吹倒。此时,李念先听到从茅屋里面传来阵阵呻吟声,那声音在这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透着一股说不出的凄惨与悲凉。
李念先站在篱笆门外,大声呼喊着:“我是里书李念先,前来催粮,想在此借宿一晚,屋里的人快开门啊!”
然而,他喊了许久,却始终没有人回应。这让李念先感到十分诧异,他心中隐隐觉得有些不对劲。
于是,他从篱笆的缝隙处往里张望。只见茅屋里面遍地都是杂乱的稻草,而在那稻草之中,躺着一个人。
那个人瘦得简直皮包骨头,脸上毫无血色,就好像是用一张灰纸糊在脸上一样,看上去极为怪异。他的脸大概有五寸长、三寸宽,整个人奄奄一息地躺在那里,身体还不停地扭动着,似乎在忍受着巨大的痛苦。
李念先心中明白,这肯定是个病重之人。他心中虽然有些害怕,但出于怜悯和自己借宿的需求,还是再三地呼喊着。
终于,里面传来了一个微弱的声音,低声说道:“客人自己推门进来吧。”李念先听了,深吸一口气,鼓起勇气推开了那扇摇摇欲坠的门,走了进去。
刚一进门,病人就有气无力地告诉他,自己染上了可怕的疫病,已经快要不行了,而且全家都因为这场疫病死光了,只剩下他一个人在这世上苟延残喘。他的声音充满了绝望和无助,让李念先听了不禁心生同情。
随后,病人用微弱的声音请求李念先出去帮他买些酒来。
李念先一听,赶忙推辞说自己不能去。病人见他不肯,便许诺给他二百文钱作为酬谢。
李念先犹豫了一下,想到自己也确实需要一个地方休息,而且这病人如此可怜,于是便勉强答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