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幼斌坐在那略显陈旧的书桌前,手指轻轻摩挲着手机屏幕,短信上的文字仿佛有千钧之重。窗外,清风县的夜晚宁静而深沉,偶尔传来几声虫鸣,打破这寂静的氛围,却也更衬出他内心的波澜起伏。
回想起这些年在清风县的每一步,从最初的贫困潦倒到如今初现繁荣的景象,每一个画面都清晰如昨。那些和村民们一起在田间地头劳作的日子,为了引进一个项目而熬过的无数个日夜,以及面对种种困难时大家齐心协力的场景,都像是一部部生动的电影在他脑海中放映。他对这片土地的深情,早已融入了每一寸土地,每一个村民的笑容之中,难以割舍。
然而,身体的警报却不断在耳边响起。最近,他时常感到呼吸困难,四肢乏力,每一次的病痛都像是在提醒他,生命的沙漏正在快速流逝。医生曾多次严肃地警告他,必须要放下一切工作,安心调养,否则生命随时可能会走到尽头。但清风县就像他的孩子,他怎能在这个关键的时刻,狠下心来转身离去?
他的目光落在了墙上挂着的一幅清风县地图上,那些熟悉的村落、河流、山峦,都承载着他的希望与梦想。曾经,他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带领着清风县的人民走出了贫困的泥沼,踏上了致富的道路。如今,面对这新的机遇与挑战,他又怎能退缩?
经过一夜的辗转反侧,何幼斌决定将这个国际农业合作项目的信息告知小李和其他年轻干部。他深知,清风县的未来属于年轻一代,他们需要在挑战中成长,在机遇中磨砺。尽管心中充满了担忧,但他更相信这些年轻人的潜力和勇气。
第二天清晨,何幼斌将小李叫到了自己的住所。他详细地向小李介绍了这个项目的情况,包括项目的优势、潜在的风险以及可能带来的机遇。小李的眼神中闪烁着兴奋与紧张,他明白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但也深知其中的艰难险阻。
“何书记,您放心吧。我们虽然年轻,但我们有决心也有信心把这个项目做好。您为清风县付出了这么多,现在也该让我们这些年轻人挑起重担了。” 小李的声音虽然略带颤抖,但却充满了坚定。
何幼斌看着小李,眼中满是欣慰与不舍:“小李,我相信你。但这个项目难度很大,一定要谨慎行事。遇到问题多和大家商量,多听取群众的意见。我会在一旁看着你们,为你们加油鼓劲。”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小李和他的团队迅速投入到了对这个国际农业合作项目的调研和筹备工作中。他们与项目方进行了多次深入的沟通和洽谈,详细了解项目的技术要求、市场前景以及合作模式。同时,他们也积极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评估项目在清风县实施的风险和机遇。
然而,问题接踵而至。首先是技术对接方面的困难,该项目所涉及的农业技术非常先进,对于清风县现有的技术水平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团队成员们在理解和掌握这些技术时遇到了重重困难,一些关键技术的引进和应用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和时间,而且还存在一定的技术风险。
其次,市场方面的不确定性也让大家忧心忡忡。国际市场的需求变幻莫测,农产品的价格波动频繁,一旦市场行情出现不利变化,项目可能面临严重的亏损。此外,项目的实施还需要满足一系列严格的国际标准和质量要求,这对于清风县的农业生产和管理体系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考验。
面对这些问题,小李和团队成员们多次来到何幼斌的住所,向他请教。何幼斌虽然身体虚弱,但依然强打起精神,凭借自己多年的经验和敏锐的洞察力,为他们分析问题,提供解决思路。他建议小李加强与国内科研机构和农业专家的合作,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对项目进行技术攻关和优化;同时,要深入研究国际市场需求,建立市场风险预警机制,提前制定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