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每年到达举办奥斯卡的时候,都会引发种种大战,各个电影公司使用浑身解数为自己公司出品的电影,吉和公司出演的电影演员进行宣传和公关。
从提名到获奖无一不是如此。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
高层的人对待利益也只不过是分蛋糕的模式。
无论是欧洲的电影节还是奥斯卡,只要有参与的资格,都可以期望自己可以分到一块儿蛋糕。
至于到底能不能分到,那就看各家的手段。
苏哲对于好莱坞其实没有太多的想法,若不是哥伦比亚公司想要帮他运营,他估计懒得过去。
人情世故这种东西可不是这边独有的。
礼品卡的习惯还是从阿美利卡那边传过来的。
一般来说,一部电影或者一个演员能够获得提名便拿大奖项,宣传和公关的功劳起码要占据40%甚至50%。
尤其是拿到奖项这个比例还要再上升十個百分点,除非电影或者演员有着无可争议的强大实力。
比如90%的影评人和民众一致认为该电影或者该演员必须获奖。
那些蛋糕的人也会在意一下自己的吃像,将这一块蛋糕分给其他人,展示一下自己的公正性。
以保证这个蛋糕可以持久的做大做强。
听起来这个结果似乎让人无法接受,这样具有广泛知名度的电影奖项评审居然做不到公平和公正吗
那还真的是抱歉,这个世界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争斗。
哪怕是以“自由”和“公平”吹捧自己都要阿美利卡,也免不了这些人情世故。
而且人类就是这样,非常容易被其他人影响的东西,是人就有偏颇,评委们自然也不可能不是人。
所以被影响又或者对某些电影上的看法,那都是肯定的事情。
只要宣传的到位,公关得利,评委们自然会不知不觉之中偏向于某些电影中的某位演员。
然后将自己手中的票投给他,电影学院不是没有想过办法,5000名会员都是评委也是举措之一。
当然,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公平性。
毕竟相比于99评委来说,5000个评委那确实想要全部攻略下来非常麻烦。
想要影响5000个人确实是不成容易的事情,最主要的是这些人并不算太缺钱,自然销有些大。
不过这种公正也只不过是某种程度上的公平。
电影学院的5000会员看起来相当的庞大,但真正能左右评审的也不到一半的人数。
就好像那些欧洲的电影节目,欧洲的评委发言权总是要大上许多的,哪怕是天天反对歧视的阿美莉卡也一样。
本地人总是要比其他地方的人更具有话语权。
在保证了质量之后,质量之外的角逐就成了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
如果手中拥有庞大的宣传工具,能够随时让评委们看到,听到或者注意到,那么就几乎立于不败之地。
哥伦比亚公司在这方面的实力也是不容小视。
这也是苏哲愿意参加奥斯卡的最主要原因。
哥伦比亚公司打算送他名誉,哪怕并没有成功获得奥斯卡提名也算不错的收获了,毕竟他还年轻的。
苏哲获奖最大的问题是:一,苏哲实在是太过于年轻了,才刚刚23岁,因为这个年纪很多评委不愿意将奖项直接给他,老年人总是以轻视的目光看待年轻人。
二,苏哲是黄种人,不管他们天天在如何鼓吹,不准歧视其他人种,但是在关键的事情上总是要偏颇白人的,除非苏哲的实力可以做出碾压,不然很难让其他人偏向自己。
当然普通人并不知道这些东西,他们只会看到评论家的各种预测,也只会看到奥斯卡红地场上各种的作效,只会看到那些风光而华丽的画面。
这些只是他们想让观众们看到的东西。
所有人都陪伴着观众们演一场戏,演唱一场非常“公平”的好莱坞大戏。
愚弄人的手段玩的真溜。
苏哲自然尽力完成自己的承诺,制作一部有入围资格的电影,那么能不能拿到奥斯卡大奖的自然是哥伦比亚公司的事情。
他也只不过是一个打辅助的,这件事情决定权不是在自己的身上。
他也只能够尽力制作一部完美的电影。
《肖申克的救赎》的第一支预告片已经投放出去,反馈回来的消息却是非常好。
在09年这个时间节点,宣传的方式已经多种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