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宇紧紧握住王教授的手:“王教授,辛苦您和团队了!这成果太振奋人心,有了它,我们的手机将开启全新的影像时代。不过,目前成像质量还有提升空间,您这边有什么后续优化思路吗?”王教授推了推眼镜,指向屏幕上的样张:“您看,现在主要问题是色彩还原不够精准,暗处细节丢失较多。我们打算从改进传感器的感光性能入手,采用新的量子点感光材料,提升感光度和动态范围;同时优化图像处理算法,加入智能降噪和色彩校正模块,让拍摄出的照片更接近人眼所见。”
林宇微微点头,思索片刻后说:“王教授,您的方案很专业。但我们还要考虑到成本和量产可行性,不能让技术只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张昊,你这边结合市场部反馈,评估一下消费者对手机摄像头的价格接受度,以及不同价位段对应的功能需求,我们要在技术先进性与市场适应性之间找到平衡。”张昊应道:“林总,我明白,市场部之前做过一些调研,目前消费者对手机拍照功能关注度很高,但价格敏感度也不小。如果我们能在保证一定成像质量的前提下,将摄像头成本控制在合理区间,推出不同配置的手机型号,应该能满足大部分消费者需求。”
离开实验室,林宇召集市场、技术、生产等部门召开紧急会议。市场部主管王芳率先发言:“林总,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拍照分享成为一种潮流,手机摄像头的市场潜力巨大。我们这次推出带摄像头的手机新品,一定要抓住这个风口,打造爆款。我建议在营销上主打‘随时随地记录美好瞬间’的概念,突出摄像头的便捷性和创新性,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举办摄影大赛、体验活动等,吸引消费者关注。”
技术部赵刚接着说:“从技术实现角度,除了王教授提到的后续优化,我们还要考虑摄像头与手机其他部件的兼容性,比如在主板设计上预留足够空间,优化电路连接,确保摄像头稳定工作,不影响手机整体性能。另外,软件方面要开发配套的相机 App,提供丰富的拍摄模式、滤镜效果,提升用户拍照乐趣。”
生产部主管张启明皱着眉头说:“林总,目前生产线要加入摄像头模组组装环节,需要重新调整布局,工人也得重新培训,这都需要时间和成本。而且,零部件供应商那边,摄像头的原材料供应能否稳定,质量能否达标,都是未知数。”林宇目光坚定地扫视众人:“大家提出的问题都很现实,但这也是我们必须跨越的障碍。市场部按计划筹备营销活动;技术部协同姜老实验室加快优化进程,同时保障技术落地;生产部克服困难,本周内拿出生产线调整方案,与采购部门一起确保原材料供应稳定。我们要以最快速度将带摄像头的手机推向市场。”
会议结束后,各部门迅速行动起来。技术人员与姜老实验室紧密合作,日夜奋战在研发一线,反复测试新的感光材料和算法效果;市场人员忙着策划营销活动,联系各大社交媒体平台、摄影机构,筹备摄影大赛;生产人员则在车间里忙碌穿梭,重新规划生产线,调试设备,培训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