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勋是个务实的人,他明白如此大规模的变革必然需要充足的财政支持,因此他对李玉的提议表示支持,但也提出了自己的担忧。
“李大人,设立这样一个机构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我们需要确保财政的稳定性,”刘勋提醒道,眼中流露出对国家财政的深切关注。
李玉微微一笑,心中早已有了应对之策,“刘尚书放心,我已与皇上商议过,初期的资金可以从国库中拨出一部分,同时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开支,将节省下来的资金用于支持监察机构的运作。”
刘勋闻言,心中一宽,原本紧锁的眉头也舒展了。。
“若如此,我们便可以着手准备了。”
随着各方的努力,监察机构的设立逐渐有了雏形。
为了确保方案的顺利推进,李玉决定在朝堂上进行一次详细的汇报。他意识到,这不仅是一次计划阐述,更是一次对自己和整个团队工作成果的检验。
朝会当天,李玉站在大殿中央,面对群臣,条理分明地阐述了监察机构的具体计划。
他的声音在大殿中回响,带着坚定和自信。“陛下,各位大人,”
李玉开始陈述。
“我们计划从全国各地
选拔出一批德才兼备的官员作为初始监察员,并为他们提供充分的培训和法律支持,以确保他们能够独立、公正地履行职责。”
他的每一句话都经过深思熟虑,力求做到言之有物。
此时,礼部尚书王恒也站出来附和,脸上带着赞许的微笑:“李大人所提的监察员选拔和培训方案,结合了我们多位大臣的意见,充分考虑了实际操作中的难点,值得推行。”
听完李玉和王恒的发言,姬宴礼满意地点了点头,对李玉的工作显然是认可的。
“此事事关国家根本,务必谨慎实施。李爱卿,你继续负责此事,务必确保监察机构的顺利运作。”
李玉领命,心中充满了责任感。
他知道,皇上的信任不仅是对他的肯定,更是对他的期望。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李玉几乎马不停蹄地奔走于各个部门之间。
他不仅要协调各方资源,还要确保监察员的培训和法律支持能够及时到位。
某天傍晚,李玉在回府的路上遇到了兵部尚书赵恒。
两人在官道上并肩而行,夕阳的余晖在他们的影子上投下一层金色的光辉。赵恒率先开口,语气中带着几分关切:“李大人
,监察机构的设立势在必行,但我仍希望你能考虑到地方官员的实际困难。”
李玉微微一笑,心中对赵恒的担忧表示理解,“赵尚书,我理解你的顾虑。事实上,我一直在考虑如何在监督与自主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或许我们可以在监察制度中引入反馈机制,确保地方官员的声音也能被听到。”
赵恒点头,脸上露出了一丝欣慰的微笑,“如此一来,或许能减少地方官员对监察制度的抵触。”
这番对话让李玉对监察制度的实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他决定在制度中加入一个反馈和改进机制,使制度更加人性化和可行。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玉的努力逐渐显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