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用评书的说法,马乔利此时的心情,大约是“心神俱裂”。
杨锐一口气做出了两个g蛋白偶联受体的项目是什么概念其难度大约是连续进行两次诺曼底登陆
王旗水平的科研项目就是这么恐怖,世界级的实验室里,全世界最好的研究者,在自己精力最充沛,知识储备最丰富的年龄,发起义无反顾的冲击,每周110个小时乃至140个小时的耗费在实验室里,持续三年五年乃至于七八年的时间,用掉海量的经费,采用世界上能够生产出来的最好的仪器设备和实验材料,尝试攻关世界最前沿的,无人挑战成功过的项目
组织和发起一场诺曼底登陆,也不过如此了。
与诺曼底登陆最大的不同,除了研究者们不必牺牲生命以外,是尝试做g蛋白偶联受体的实验室的成功率更低。
诺曼底登陆是两个角逐方的战争,而g蛋白偶联受体的敌人不仅是项目本身,还有许许多多的类似项目的挑战者,由此产生的后果,是每一个世界级实验室都要竭尽全力,争取胜利。
上千万美元的经费,对于任何一所实验室来说,都不是能够轻易放弃的。
所以,一旦决定参与到某项目上的数据库里。
而在80年代,还没有网络数据库的情况下,提前发表就能够最大程度上的减少争执,但要达成此点,却不是期刊社的编辑点头就可以了。
期刊社的编辑本身是不会对论文做评审的,越是高端的期刊,就越是注重同行评审的作用。同行评审是由三名学者审查一位投稿者的文章,而学者们在非研究事务上,总是习惯于拖拖拉拉。
换言之,一名学者若是想要插队的话,他首先得说服期刊编辑,再由后者说服同行评审的三名学者,以最快的速度审阅了该论文,才有快速登陆期刊的可能。
对于科学这样的期刊社来说,能说动编辑为此专门去催促评审的学者,屈指可数。
也是杨锐现在的论文太重要了,以至于各方不得不小心翼翼的进行处理。
但是,换一个角度来说,发表到科学上的论文,又有几篇是不重要的
马乔利嘴角抽动了两下,道:“我是想趁着还在中国的机会,能好好的看一看”
“这个不合规矩。”杨锐摇摇头,他这一次的目标是刷瑞典代表团的声望,并不是马乔利一个人的,没必要为此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