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呀,从把粮食自县衙拿回家,再到分给河东村的人,我连麻袋都没动过,我也不知道怎么会变成这样!”
但现在看来,不仅是河东村的人,连监工也都认定是他搞的鬼,张长宗现在就算浑身是嘴,也不好分辩了。
就在这时,洛小苒偷偷捏了一下张长宗的胳膊,给他使了个眼色,然后大声道:
“村长,你今天是不是忙晕了?徭役的口粮不是在我马车里放着吗?”
说完,洛小苒转身看向河东村的人,“刚刚搞错了,你们把板车推过来,将上面的麻袋都卸下来,然后来我马车装粮吧!”
洛小苒拿自己的粮食补了缺,一场风波就此平息,张长宗还在喃喃自语,不知道哪里出了错。
洛小苒把张长宗拉到一边,“村长,以前河西村的徭役口粮可出过差错?”
“不曾啊!”张长宗脸上的皱纹都挤成了核桃:
“这次我也不知道怎么就成了这个样子,还害得你拿自己的粮食抵了,你放心,既然是我保管不当,那就理应由我来承担,等徭役结束,我定将粮食还给你。”
“我那粮食的事,以后再说,我只想问问村长,你可想清楚为什么麻袋里掺沙了?”
洛小苒的眼神中带着深意,张长宗一时有些愣住了。
突然,他想到了几个月前,洛小苒曾提醒过他,小心安县令会因为安如泉之死记恨河西村,自己当时还不相信,现如今看来……
“你是说那粮食是安县令故意掺了沙子?”张长宗压低声音小心问道。
洛小苒眯着眼,“这不明摆着吗?让我们这些地里抛食的庄户人家修石灰路,却不给咱石灰,十足的刁难,和这个相比,在粮食上动些手脚又算什么!”
“所以,你今天才特意赶着马车带了粮食来?”
“我也不是未卜先知,只是村长你说县衙给的粮食不够吃,所以我就自己多带了些。”
张长宗想起自己带的那几个饼子,顿感洛小苒的财大气粗。
这次来杨柳坡,洛小苒原本打算把家里地窖的粮食、蔬菜和肉都搬空的,只是两辆马车怕是装不下,还要腾出些空间帮村民们分担些负重,因此之只装了地窖储备的一部分。
当初洛小苒让王担担帮她建地窖,为的就是广积粮,图个心里踏实。
她真是饿怕了,穿越前的末世在挨饿,穿越后的逃荒也吃不饱,现在有了条件,总是觉得家里的吃食越多越好,便买了不少粮食堆在地窖。
买粮食这件事是在买祥叔一家之前就做完的,洛小苒也没特意交代祥叔一家关于地窖有粮食的事情,甚至连洛星辰也只知道家里好像有个地窖,至于地窖里有什么,他是不清楚的。
所以在洛小苒被祝靖行的人绑去昌州期间,没了洛小苒的钱,祥叔一家就用洛小苒之前发给他们的月钱维持生活。
洛小苒回来之后,不仅将月钱补偿给了祥叔一家,还将家里地窖的事也告诉了他们。
因着在冬天,祥叔出门采买很是受寒,洛小苒便交代祥叔一次可以多买些蔬菜、肉类在地窖里存放着,反正这个时节温度低,食物不会变质。
眼瞧着当日从县衙就推出来那么一点粮食,为了以防万一,洛小苒就多带了些食物,也算是误打误撞破了安禄海的阴谋。
不然,张村长可能就会被安上一个贪墨官粮的罪名。
……
河东村的人拿了粮食后,先解开粮袋检查一翻,见到里面是满满登登的麦子,没有掺杂什么别的东西,这才放心架起大锅做饭。
张长宗的脸上挤出一个彷徨的笑容,小心翼翼走到为首的监工面前,“屠爷,刚刚那一出是闹了乌龙,我等很快就把朝食做好,一定不让各位饿了肚子。”
县衙里吩咐了,四位监工的伙食也都由河西村照料,现在想来,不都是在针对河西村吗?张长宗不由地在心里苦笑。
屠爷看着两个村子闹的一出戏,似乎也想到了什么,最后冷嗤一声,“快点,爷几个可没多少耐心。”
按照惯例,队伍里的妇人聚在一起,组成一队,主要负责运输、做饭等后勤辅助工作。
现如今要求凡是成家的人户都要出一人服徭役,所以村里所有的老年夫妇来了一半。
若是夫妇俱在的,来的大都是老头子,若来的是老妇人,那想必是她的丈夫已经去世了。
不管是老头子还是老妇人,他们的身体大多十分羸弱,浑身打着哆嗦,拼命想把身体缩进并不很遮寒的脏旧棉衣里,只露出一张饱经风霜的脸。
张长宗把所有老人、妇人和未成亲的小姑娘们归做一队,委派洛小苒负责,主要做些后勤工作。
小姑娘的代表也就洛小苒、秋娘、杜空青几人,妇人则多是李杏花这种丈夫不在家的,或者已经去世的。
洛小苒见到这些老人,心里犯了难,现在的天气还不暖和,他们不在这里冻病就算好的了,怎么还能做苦力呢?
得!反正现在还没开工,先发动村里的壮劳力们干点活,后期他们修路累着了,自己就不一定能使唤的动他们了。
“乡亲们,”洛小苒的嗓音洪亮,“我这后勤队伍里,都是些使不上力气的,劳烦大家先帮着砍柴、挑水、垒灶、架锅,回头我给大家加餐!”
牛叔宝的爷爷也在洛小苒的后勤队伍里,他当然愿意自己受些累,让爷爷能轻松些,于是带头拿出斧头去砍柴。
其他有老父老母在洛小苒队伍里的,打的主意和牛叔宝一样,也都四散开去干活了。
至于那些父母都已去世,在后勤队伍里没有亲人的,看在张村长的面子,加之洛小苒的“加餐”诱惑,也迈开双腿忙活着。
在洛小苒和张村长的安排下,河西村众人热火朝天的开动起来,很快就搭了好几个土灶,上面放好了大锅。
与此同时,洛小苒则在旁边领着队里的妇人和姑娘们一起和面蒸馒头,至于老人就让他们在灶前烧火,既算是出了一份力,又能让他们烤烤火,算是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