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清欢张着嘴,欲语泪先流。
好甜……
糖不要钱么?
看看枣糕,又看看旁边吃得面无表情的黎夜,顾清欢觉得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产生了分歧。
“终于舍得放糖了。”黎夜淡淡说了句。
老人茫然的抬头,好半天,才道:“现在世道好了,糖也便宜。”
黎夜不答,只问:“世道好,你还需要卖这个讨生活?”
这句话轻如一阵风。
老人愣了好半天,才站起来,激动得甚至打翻了面前的枣糕。
“你……你是……那位小公子吗?”
正准备说些什么,远处就有个锦衣少年跑来,匆匆扶住老人。
“奶奶你怎么又来卖这个了,都说了贵人不会来这里的。”少年说完,又看了看两人。
或许是觉得两人气度不凡,惶恐道:“对不住,我奶奶她年纪大了,若有唐突之处,还请恕罪。”
“没事,我们只是路过。”顾清欢摆了摆手。
黎夜没说什么,带着顾清欢离开。
他至始至终都是张冷漠的脸。
顾清欢频频回头,见那个少年穿着富贵,家境应该不错。
又结合他们之前的对话,她已经猜了个七七八八。
黎夜将她的头扳回,“很好看?”
“没你好看。”
“……”
“怎么,你跟那个老婆婆还有一段恩怨情仇?”顾清欢咂咂嘴,觉得那枣糕还是太甜,转身去买了两碗没糖的豆浆。
黎夜接过来喝了。
“十九年前,东陵曾有过一次旱灾,千万灾民流离失所,这条街,就是当年安置灾民的地方。”
当年他被先帝带回宫中,悉心教导了几年,吃穿用度都是按照皇子的标准。
宫里甚至有人揣测他不是什么邻国弃婴,而是陛下在民间的骨肉,接回来是为了继任大统。
少年不知从哪里听来了这些风言风语,认为陛下隐瞒真相,负气离宫。
不想遭遇恶人,抢了他身上的金银玉饰,连昂贵的锦袍都扒了下来,丢到这灾民遍地的地方。
就在他饿得头昏眼花的时候,有个瞎眼的老人递了块枣糕,他狼吞虎咽的吃了,又嫌弃那里面一点甜味没有。
后来才知道,这是她用捡来的野枣做的,本来要给病重的儿子吃。
当晚,宫里的影卫找到了少年,并寻了他那些金银玉饰。
那是他第一次明白什么叫做“民间疾苦”。
比任何一个皇子都早。
少年将金银全部藏在老人简陋的棚子里。
若善加利用,这些钱够他们全家锦衣玉食,若大肆挥霍,那他也无话可说。
不过就今天来看,他们应该过得很好。
这条街也已经没有灾民了。
“陛下圣明,在此修建房屋,安置灾民,征用青壮,后又设一年一度春集,鼓励经商,才有如今的盛况。”
他口中的“陛下”说的应该是先帝,私下里,他只叫丸子“小昭”。
或许在他心中,只有那一位陛下。
“可我在盛京住了这么久,连这条街的名字也没听说过。”顾清欢又抿了一口豆浆。
这里既没有延庆街富得流油,也没有万宝街三教九流,怎么看也不是富裕之地。
“天下百姓千千万,各有各的生活方式,我能做的,就是河清海晏,国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