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书颜和辛苑真是重逢很晚,两人都因为这个话题变得无比兴奋。
夏书颜根据自己前世所见,把教育的不同体系整理了一番,辛苑则是根据大晟的科举制度和擎州的实际情况,针对夏书颜的想法进行补充修正。
整整一个下午,两人在院子里聊得不亦乐乎。
白桃和红杏知道夫人说的都是大事,忙不迭地在一边拿笔记录着她们的想法。
最终竟是整理出了厚厚的一沓。
两人一直聊到快晚饭时分,白桃实在写不动了,揉着手腕子提醒。
“夫人,辛先生,要不咱们先用膳吧?您二位都不饿的吗?”
小姐妹这才相视一笑,不知不觉竟然已经聊了这么长时间。
晚膳二人自然是在将军府一起用的。
反正最近肖云驰都住在北疆大营,夏书颜索性就留辛苑在府里住一段时间,好好商量一下擎州的教育安排。
大约用了十天左右的时间,夏书颜和辛苑已经搭建好了教育体系的基本雏形,甚至还共同拟定了一份负责人的名单。
总负责人自然是由辛苑来担任。
夏书颜和辛苑其实是有野心的,她们都想在擎州也打造出像江南百川书院这样的文化教育基地,以吸引更多的人才来这里读书和发展。
不过这些不急,事情要一件一件地做。
辛苑现在有了夏书颜的大力支持,她首先要在擎州城里建两所学校。
一所是针对十四岁以下孩子的启蒙学校,教授的内容与京都和江南一样。
一所则是针对在岗的工人们进行的技术方面的培训,有针对性地为擎州的几家工厂输送专业人才。
夏书颜和辛苑都不是拖延的性子,说干就干,夏书颜当即就把辛茂介绍了给辛苑,让他帮忙一起在擎州选址。
一直打着辛茂堂妹旗号的辛苑终于第一次见到了这位传说中的“堂兄”。
选址建校不比建工厂,要充分考虑到周围的生源和孩子们通勤的方便程度,夏书颜相信辛茂的能力,索性后期也不再深度参与,都交给他们“兄妹”来做。
她自己则是要去跟贺大人商量鼓励孩子们入学的政策问题。
直到亲自拜访了贺府,夏书颜才知道贺大人已经很久没有回家了。
贺夫人亲自接待了夏书颜。
“真是不好意思,颜书先生,我家老爷近来一直因为肥田和珍珠米播种的事情奔走于
敢问先生可是有什么要事?我让家丁去给他传个信,别耽误了将军那边的大事。”
夏书颜这才想起来,之前贺大人确实说过,冬日里已经安排了堆肥,开春的第一件事就是要亲自去带领百姓种植珍珠米。
夏书颜笑笑。
“贺大人如此亲力亲为,真是擎州百姓之福。”
贺夫人赶紧谦虚了几句。
“我家老爷也是得了将军的提携,又多亏将军和先生慷慨,把这么好的东西分享给擎州百姓。
我是妇道人家,本不懂这些,只是看先生亲切,便说几句心里话。
也多亏是将军坐镇擎州,我家老爷这一腔抱负才有了施为的天地。
当初他在京都,行事多有掣肘,说了好听是四品京官,其实时常提心吊胆。
如今在擎州,虽辛苦些,但他是真的感觉畅快开怀,为百姓多做些事,报答将军和先夫人的知遇之恩,也是应该的。”
虽然建学校也是大事,但确实是眼前的春播更重要一点,所以夏书颜也没有打扰贺大人的工作,而是自己拟定了一个招生模板,想等着肖云驰和贺大人都回来的时候再共同商议。
其实也不怪贺大人这么久不回府里,珍珠米的春播工作进行得比他想象的还要顺利。
贺大人实在是乐在其中,都把要跟夫人报个平安的事情给忘了。
擎州下设的郡县不少,以往大家频频受到北狄侵扰,也没心思想着靠多种粮食致富。
横竖那北狄蛮子来了都要抢走的,还不如吃多少种多少。
后来肖云驰带着镇北军稳驻擎州,百姓们已经许久没有见到北狄人的铁蹄了,家里的生活安定了,谁不想多打几斤粮食呢。
洛州和裕州的农场,其实在擎州非常出名。
虽然建立之初,夏书颜为了保密,用的都是镇北军自己退下来的伤兵,但时间久了,人总是不够用的,就也雇佣一些周边的农户。
因此也是有不少人见过农庄里满仓的粮食的。
大家私下里都在传,说肖将军的农庄有神佛保佑,所以才会旱涝保收!
如今,贺大人带着肖将军庄子上的管事来手把手地教大家种地,这种好事不参与的是傻子!
往年的冬天,都是擎州百姓的农闲时节,大家不过聚在一起唠唠家常、打打牌,谁也不会操心地里的活计。
如今不一样了,贺大人说了,要想明年庄稼长得好,今年冬天就得让土地先肥起来!
这说法可真是新鲜,大伙虽然是第一次听,但也不难理解这其中的道理。
再说人家堂堂州刺史大人,还带着郡守、县丞和好几个农事官,手把手地给大家示范如何堆肥,这还能作假嘛!
整整一个冬天,贺大人几乎带队跑遍了所有的郡县,实地督促了百姓的堆肥事宜。
一开春,就是珍珠米的播种了。
其实贺大人原本想的比较保守,这种粮食作物之前擎州没有种植过,他也担心百姓们不能接受。
毕竟种植新作物是有风险的,所以只想选几个县先给大家打个样子。
却没想到
“大人,我们知道您是好心,但是您看看,肖将军庄子的收益摆在那里,谁会怀疑这不是好东西!”
“就是!大人!这珍珠米我们早一日种上,百姓便早一日丰收!”
“大人,我看咱们也别犹豫了,直接都种上珍珠米算了!”
贺大人本来还欲谨慎些,但实在拦不住
他想了想,也是这个道理,珍珠米是高产作物,越早在擎州推广开来,百姓便能越早填饱肚子。
于是年二十九才回到府里的贺大人,一开春又回到了田间,开始指导百姓们种植珍珠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