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皴笔稀疏,水墨为主,笔简意远,以笔见胜,《富春山居图》为此格代表。
另一种是构图比较繁密,山头多置矾石,敷以浅绎色彩。
这是黄公望对于山水画的演变技法的创新。
而《秋山招隐图》正属这一格。
黄公望在他写的《写山水诀》中说:“先以谈起,可补可救
,渐用浓墨者为上”。
《秋山招隐图》正是黄公望运用淡起而渐用浓墨,施以浅绛绘画技法的典范之作。
整个画面以淡作为基调,只在要紧处略加重笔,淡为浓做铺垫,浓在淡中愈见精神。
此画用墨清淡萧散,淡而不失厚重,淡而不伤其神,可谓气韵生动,正是在这有与无之间。
黄公望让这种淡雅到达极致,似高节名士遁隐山林,无一丝世俗烟火之气。
这副‘秋山招隐图’曾被许多名人墨客收藏过。
比如明代文徵明的孙子,天启朝状元文震孟;清代深得康熙宠信的高士奇;清中叶官至湖南巡抚兼湖广总督的吴荣光等。
这些人都曾收藏过黄公望的这副‘秋山招隐图’,如获至宝。
当这副所谓的真品‘秋山招隐图’,呈现在陈林面前时,他心里就是一惊!
物品名称:仿黄公望秋山招隐图
年代时间:清代
价值金额:50000
收藏价值:凡品
物品名称:?
年代时间:?
价值金额:?
收藏价值:?
神奇的双重虚影又出现了!
这副情景和当初自己帮江与年和谭文德,验那副墨竹图时何等的相似。
当
时,那副有着夹层的画作也是这样,在他的视线里出现了双重的影像。
眼前这副‘秋山招隐图’无疑跟墨竹图的情况一模一样。
这又是一副夹层画!
而且,这副表层的仿品的‘秋山招隐图’并不是现代的匠人仿制。
它是由清朝的画家模仿‘秋山招隐图’而画出来的。
虽然它确实不是‘秋山招隐图’的真品,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它还真是副来自于清朝的画作。
陈林表面上波澜不惊,心里却已经盘算起来。
一般来说,能用到夹层藏画的方法,里面的画作必定是远远高于外面表层的画作的。
至于,会不会是名家的珍品,那就看发现人的运气了。
这副外层的仿作‘秋山招隐图’应是仿得很不错,不然系统也不会给出50000的价值。
想来,那副被藏在夹层中的画作,应该价值远远高于50000元。
那年轻人见陈林看了几眼画,就不说话了,还只当他是不太满意。
他就主动跟陈林搭话,说道:“客人,怎么样,我的这副‘秋山招隐图?’”
“一看你就是个明白人,你如果对这画儿有意思,价格上咱们都好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