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地里的活是很苦的。”李氏担忧道。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宋清明看着爹娘担忧的眼神说道。
“爹娘,你们放心,你们一定要相信我,我是不适合读书,但我未必不适合种地,你们说是不是?”
“都说民以食为天,这绝非空谈,而是千百年来人们生活的真实写照。我们日常所吃的粮食、蔬菜、水果,哪一个不是从地里辛勤劳作得来的呢?这其中的学问,可谓博大精深,需要我们用心去探索和领悟。再者,自古以来,士农工商四民之中,农民的地位也是不容忽视的。”宋清明引经据典,用古人的智慧来进一步说服自己的爹娘。
宋清明深知,在古代社会,农业是国家的根本,是支撑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农民们辛勤劳作,耕种土地,不仅为国家和人民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财富,更传承着世代相传的农耕文化和智慧。因此,农民的地位自然也是不可忽视的。
“士人虽贵为四民之首,但他们所依赖的,终究还是农民的劳动成果。没有农民辛勤劳作,士人又怎能安心读书、追求学问呢?再说,工商虽然能带来经济的繁荣,但如果没有农业的支撑,这些繁华也不过是空中楼阁,难以长久。”
为了增加说服力,宋清明还引用了一些古代的典故和名人名言来进一步论证自己的观点。他说道:“古人有云:‘食为民天,农为政本。’这正是对农业重要性的最好诠释。像书上的大圣人,也曾亲自下地耕种,体验农民的艰辛和不易。他们深知,农业是国家的根本,是人民生活的保障。”
听到宋清明如此侃侃而谈,言语间满是对农民的赞赏,宋健和李氏此时更是觉得农民的地位一点也不低,相反很是高大。心里想着,原来自己平日里干的农活会被书上的大圣人惦记着。
早已洗完碗筷的宋繁星和宋朝阳也在一旁听得一惊一乍的。当听到大哥宋清明说不去读书了,要回家干农活,他们很是伤心。但听到他说地里的活也是大有作为时表示很惊叹。
当听到大哥提议让自己去读书时,宋朝阳内心还是很开心的。
宋健和李氏对视一眼,从彼此眼中看到了无奈和接受。他们知道儿子已经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和决定。而且,现在的儿子好像和以前不一样了,可能是跳河事件让他更开窍了。
虽然心中仍有不舍和担忧,但他们也明白,有时候放手让孩子去闯,也是一种爱。
宋健叹了口气,说道:“清明,你真的想好了吗?你现在放弃,以后可能会后悔的。”
宋清明摇了摇头,很是坚定地说道:“爹,我已经想得很清楚了。我不是读书的料,再读下去也只是浪费时间。而且,家里的条件也不允许我继续读书了。我想帮家里分担一些负担,让小弟有机会去读书。”
“好吧,清明。”宋健轻叹一声,“既然你已经决定了,那我和你娘就支持你。记住,无论你选择哪条路,我们都会一直在你身边。”
李氏也点了点头,温柔地抚摸着儿子的头发:“儿子,你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娘相信你,无论做什么都会做得很好。”
宋清明眼眶微热,他知道自己的决定让父母承受了很大的压力。
宋清明温柔地看着宋朝阳和爹娘说道:“我想在家先给小弟启蒙,等过一两年,再送去学堂。”
“我这样的打算是有两个理由的。首先,学堂的班级是有区别的,一共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甲乙丙丁戌,甲为最高等,一般为备考秀才的学子所在的班级,而戌则是给刚启蒙的孩童。小弟在家启蒙后,经由学堂入学考试,我相信,小弟必会在丁以上的班级。”
“其次,小弟现在有点瘦小,我想先把他养得壮实点,毕竟读书也是个体力活,没有好的身体可不行的。”
“好,好,好,听你的。”宋健听到儿子宋清明的分析后觉得很有道理,但内心也是有点埋冤自己的,特别是看到宋繁星和宋朝阳两个瘦小的身影时。
察觉到宋健低落的情绪,看到他的心痛的眼神望向宋繁星和宋朝阳时,宋清明就知道他爹内心的想法了,开口说道:“爹,娘,你们放心,现在有我在家里干活,保证大家能过上好日子。”
“对!过上好日子!”宋繁星和宋朝阳兴奋地说道。
夕阳也已全部落入西山,夜色笼罩着大地。家里的油灯都是省着用,入夜后基本就很少用。一家人结束了弃文从农的讨论后,就陆陆续续洗澡回房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