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小说网 > 美文同人 > 中国古代历史史实梳理 > 第1423章 三国时期重要着作—嵇康《难自然好学论》《幽愤诗》

第1423章 三国时期重要着作—嵇康《难自然好学论》《幽愤诗》(1 / 2)

一、《难自然好学论》

背景与创作动机

《难自然好学论》是三国时期魏国文学家、音乐家嵇康的一篇重要着作。

此文的创作背景在于当时有人(如张辽叔或张叔辽)提出了“好学六经是人性之自然”的观点,即认为学习儒家经典是人性本能的体现。

嵇康则针对这一观点进行了反驳,撰写了《难自然好学论》。

他通过此文表达了对人性本质、学习目的以及社会价值观的独特见解。

核心观点

人性本质:嵇康认为,在原始的自然状态下,人性是纯真无邪的,不知“仁义”与“礼律”之文。

他描绘了一个“大朴未亏,物全理顺,莫不自得”的洪荒之世,指出那时的人性并未受到文墨的束缚和教化。

学习六经的影响:嵇康认为,六经的出现实际上是开启了荣利之途,它们以抑引为主,违背了人性的自然愿望。

他强调,“六经以抑引为主,人性以纵欲为欢。抑引则违其愿,纵欲则得自然。”因此,他反对将六经视为人性自然的体现。

自然与名教的冲突:嵇康在文中提出了“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主张,认为名教(即儒家礼教)是对人性的束缚和压抑。

他主张人们应该摆脱名教的束缚,追求自然的本真和自由。

文学价值与影响

《难自然好学论》不仅是一篇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学术着作,也是嵇康文学才华的展现。

他以独特的视角和犀利的笔触,对人性、学习以及社会价值观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批判。

此文的问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人性论、学习观以及社会价值观等方面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反思。

二、《幽愤诗》

创作背景

最新小说: 换亲1985农家沈兰的悲喜人生 我为音修之道友别来无恙 诡道之通灵秘法 我来四合院带着黑诊所 规则:开局出现在神秘列车 绝命大藏家 回到小时候,签到系统从天而降 八零后重生:再见已是两生人 死遁后主角疯了?抱歉,顺手的事 修仙女配没出路?我靠种田求长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