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一下子招待这么多的客人,王家可谓是喜气洋洋。
那可是从京城来的客人,不能怠慢了。
因此王艳霞说了抵达日期后,王家就操办了起来。
火腿、腊肉从梁上取下来,仔细的洗刷后,得精心烹煮。
还得去割肉、买鱼,各色的蔬菜后屋的地里就种着。
山上的玉米已经熟了,掰几个下来,给客人蒸了吃。
还有去年新收的稻谷,也赶快拿到村西的磨坊里,让人家细细的磨成新米。
王家忙忙碌碌,村长则赶忙带着一行人去看仓库。
说是仓库,其实是村里一同出资建造的,看上去和常见的米仓没什么太大的区别。但进去后,才发现别有洞天。
一层一层整齐的架子上,码放着一个又一个的麻袋,许来迟还闻到了一股茶叶的味道。
云山县这边是产普洱茶的,这个茶仓原先是用来储存茶叶的,通风条件不错。只是这几年开始种植咖啡树,收成的咖啡豆则存在这里。
还未到滇省的雨季,空气还算干燥。
许来迟环顾四周,这间米仓的通风系统极好,不愧是老祖宗的智慧。
老村长拎着一个麻袋,眼巴巴的等着许来迟等人。
许来迟看过,生豆的品质不错,保存得当。
“王艳霞带来的咖啡豆,说是你们村里自已炒制的?”
老村长连连点头,“村里有炒茶师傅的,炒咖啡豆也不难,大家很快就学会了。”
在烘豆机器出现之前,咖啡豆一直都是用炒制的。
只是炒制的火候比较难以把控,会导致一锅豆子里有生疏不均的情况出现。
不过,这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对咖啡的品质要求不是很高,磨粉后的味道也不会太差。
许来迟喝过王艳霞带来的咖啡,味道的确很好。
这应该是许来迟谈过的最容易的生意了。
许来迟原先是想让村里将咖啡豆加工后,再运往京城。
但考虑运输的难度,还是将生豆运抵京城,存入冷库比较安全。
烘焙设备也不难。后世一些人玩咖啡,会选择一些看起来比较高端的操作,其实喝咖啡而已,真的没有那么麻烦。
人家用炒锅做出来的咖啡豆,泡的咖啡味道也不比几万块机器做出来的差。
在西方人最普通不过的饮料,突然就被加上了小资的名头,变的高贵了起来。
现在已经不是民国,物资相对匮乏。
滇省就能种植咖啡,数量也不少,为什么不能将咖啡从神坛上拉下来,变成最普通不过的饮料呢?
许来迟想做的就是这个。
犹记得,后世某些连锁咖啡品牌的入驻,被一些私人咖啡店抵制,说是拉低了格调。
许来迟听说后,也是嗤之以鼻。
一杯饮料而已,不需要多高的品味。
喜欢喝什么味道,喜欢喝哪种豆子,都没有关系。
用高尚的理由去筛选顾客,最终还是会被市场淘汰。
大家仅仅想要一杯饮料而已,有那么难吗?
因为收购的是生豆,在价格上会比烘焙好的豆子便宜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