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将箱子稳妥安置在车内,并出于谨慎考虑,安排苏梅和刘素媛先驾车回家,然后再折返回来。
他接着再度找到罗一奎,二人共同前往千夕河畔。
由于方天展现出非凡的实力与雄厚财力,罗一奎此刻对方天格外敬重。
“罗师傅,您若下河捕捞,通常需要耗费多长时间呢?”
方天随口询问道。
“我采用的也是钢制网底,每次捕捞需得三个人协力操作,大约每撒一网需要耗时约一个小时。”
罗一奎如实回应。
“如此看来,短时间内我可能无法观看多次捕捞过程,不如您帮我联络两位可靠的帮手,我想额外承包两个网,另外,如果有其他人打捞到想要出售的物品,只要东西无误,我都愿意高价收购。”
方天心中盘算着能否有机会获得他人手中的寒玉,同时也未忘却今日的主要目标——霁蓝釉白龙纹梅瓶。
寒玉器具之事只能顺其自然,但若能得到霁蓝釉白龙纹梅瓶,只要低调处理,恐怕此生都难以引起文物部门的关注。
这类自河中捞出的古董虽同属国家文物,但由于不像从古墓出土的文物那样易于识别,只要悄然藏于家中,便无人能够指摘其来源不当。
“方先生,若您有意承包捕捞网,我可以推荐三位可靠之人,再多的人选,我便无法确保其品德可靠了。至于您想收购货源的事宜,那就非我能插手了,您只能亲自到桥边寻找机会。”
罗一奎坦诚相告。
方天表示理解。
承包捕捞网看似一口价买卖,自负盈亏,实则有些人一旦捞到贵重物品,往往会私自占有,甚至有时连承包费用也一并侵吞,因此罗一奎才不愿轻易打包票。
他所推荐的都是极为信赖之人,这才敢于引荐。
关于收购事宜,即便关系再亲密,面对利益诱惑,人们往往也会小心谨慎,不到万不得已,绝不会轻易透露自己所得,故此罗一奎并不清楚别人手中有何宝物,自然也无法替方天牵线搭桥。
方天答应下来后,罗一奎便着手联系负责捕捞作业的人。
按照每网一万的价格,方天预先支付了款项。
随后,罗一奎引领方天一一确认了他们的捕捞地点,待他们撒网时会给方天来电,同时还会结算下一网的费用。
方天明确了三个捕捞点后,等待的一个小时并未闲着,而是径直走向了罗家桥。
罗家桥作为千夕河上最早建成的一座桥梁,全长约二十米,宽约十米,呈圆拱形,据说已有百年历史,乃是西城区的一大地标性建筑。
此处因水运便利,且有游船可供游客乘坐游玩,使得罗家桥本身即是一个旅游景点,因此平日里桥上总会有些小商贩摆摊售卖各类小商品。
然而自前两天传出有人在此捞出古董宝物的消息后,小商贩们纷纷挪至桥下,而桥上则成了贩卖古董的摊位集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