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后明的最高军事指挥机构,大都督府的组织架构其实一直没有太大的变化。
大都督府始创于洪武年间,然而存在的时间不长,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为了分散兵权,避免“权臣握兵之害”,改大都督府为前、后、左、右、中五军都督府。
不过后明世祖又将之改回去了,这是为了提高指挥效率,复设了经过全新设计的大都督府,除司务厅之外,改设兵令、兵装、兵情、兵务四个处。
兵令处负责制定作战计划与战役指挥;兵装处负责兵器装备的输送与补给;兵情处负责情报、通信、军邮等事;兵务处负责内部勤务和战时的行政事宜。
可以说在明末清初大混战的年代,如此组建的参谋指挥机构部门齐全,分工明确,基本具备近现代总参谋部的框架,可谓超前。它以相当高的效率成功组织了一次次或大或小的战役,为世祖皇帝平定天下做出了显著贡献。
当然,近几十年以来它也不乏变动,比如改设陆海空三处,以及参谋处等等,但核心框架基本没变。
而现在,置身其中的周长风几人正在翻阅着一叠叠的地形特征和水文特征的卷宗,同时写写画画,商讨着具体的战役部署和战术规划。
尽管他不乐意在私下跟严辰武相处,然而正事就是正事,容不得私情,于是他俩在几个小时的时间里完成了具体的部署,并三次修改进攻计划。
中午,在简简单单吃了一碗面过后,二人敲定了计划,然后迅速完成了战术方略图的绘制。
这一次兵棋推演的形式有些特殊,扮演两军的指挥官不直接接触沙盘,而是分坐在这大厅堂对角的角落,并以屏风遮挡。
双方只能看各自手中的地图,下达的命令和获悉的战况变化全都要依靠人力传达;沙盘上的具体操作,以及战力、损失、进展则由参谋们进行计算。
未时一刻,推演正式开始。
位于大厅堂西南角的周长风与严辰武二人坐在一个放有地图的小桌子旁,开始根据预订计划实施进攻。
他们的命令下达以后,一名士兵便绕出屏风,走到中间的沙盘告诉那儿的参谋们,后者便开始依照复杂的战力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同时根据情况新增一些奇怪的系数。
接下来,在完成计算和评定以后,战况也由口述的形式反馈给攻守双方的扮演者。
“集结两个重型野战炮旅和一个攻城炮旅进行大规模炮击,空军一个轰炸机联队对重点目标进行反复空袭。”
“四号、九号、十号炮台判定被毁,防御火力基数减三。”
“通讯线路判定被毁,改用备份通讯线路,战斗效率减十个百分点;乙字地域预设工事判定毁坏七成……”
“十六时三十分,陆战一团一营与二营在输送过程中,遭敌炮台火力急袭,判定战损三成,士气减二,战斗效率减至五成半。”
“二十三时整,陆战二团二营于岛东悄然登陆,被敌之警戒听音器察觉,判定奇袭无效……”
“五时整,陆战一团浮游战车队二成迷航失散,余者遭敌战防炮火力打击,可用车辆不足三成,判定失去战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