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氏、李氏是住在铺子里,温氏却要分出些精力照顾小铁,更舍不得和乔如松分居。于是,她每天要走八里路到镇上。
本来牛车也便宜,只要一文钱,但却需要等人满了才走。石九郎的大车主要干农活,石瘸子家的牛车却少走去镇上的路。
村西另一户有牛车的人家姓吴,却是去年新搬来的,人都叫他吴老二。
据他自己说是家乡遭了灾,便赶起牛车带上家小投奔南阳府的亲戚,只是过了江后路过大石村,与吴里正相遇。
两人聊起来,发现都姓吴,虽然不是亲戚,却也都道五百年前是一家。吴里正劝他不要去南阳了,因为那边今年也遭了灾,还不如留在江陵。
吴老二和家人一商量,既然去南阳也是前途未卜,还不如落户大石村。
于是,吴老二和吴里正认了同宗之谊,在村东租了三间房,便安顿了下来。
吴老二每天赶牛车去镇上,每次坐满八人才出发。到了镇上他会再等人齐赶车回村。
在乔亦雪看来,倒也有点公交车的意思。
不同的是,若有人不愿意等,便需要补齐八文钱。
乔亦雪、温氏、小灵三人常坐吴老二的牛车往返,今日只有她们三人,乔亦雪哪里耐烦多等,便付了八文钱。
牛车坐得次数多了,这吴老二和乔亦雪等人也熟络起来。乔亦雪和他闲聊中得知,像他这样平时赶车每月也能赚上二、三两银子。
农忙时他还可以将牛租出去耕田,或者拉货。虽然他没有田地,但家里只有两个十来岁的儿子养,倒也过得去。
只不过温氏随口问到他媳妇,这吴老二却是忽然不说话了。乔亦雪赶紧给她使了个眼色。
说不定这是人家的禁忌,不过是途中闲聊,没必要深问。这年头百姓的日子并不好过,谁还没点糟心事了。
“大妹妹,你怕是还不知道,镇上有个行商相中了你如雾姐,说是本来快定亲了。”温氏也知道自己多嘴了,赶紧尴尬一笑,转移话题道。
“哦,这我还真不知道。”乔亦雪对乔老大一家不感兴趣,只是随口道。
“还有呢,不知怎么着,二婶也相中了人家,拉着如雨也跟那行商见了面。两家因为这事,竟然闹得当场打了起来。”温氏压低声音道。
“啊?看来那户人家很不错啊,不然怎么会争起来,嫂子知道详细些的吗?是娘和你说的吗?”乔亦雪闻言顿时来了兴致,这可是个大八卦啊,得听。
“我也是听镇上王婆说的,现在那两房跟我们都不怎么来往,没大事的话娘也不愿意过去大院。”温氏摇了摇头道。
“哦哦,这样啊。”乔亦雪连连点头,不来往就最好了。
“王婆离咱们近,隔三岔五过来闲逛。李嫂子和汪嫂子比较忙,她就经常找我说话。今儿上晌她就来了铺子找我。”温氏摆出一副说来话长的语速道。
“嫂子,你说重点,哈哈。”乔亦雪被啰嗦的想啐她。
“嗯嗯。说是最近镇上来个做海货生意的行商,还是年轻公子哩。他在镇上放出了风来,想娶个本地良家女子。
你想啊,这人又年轻又有银子,据说长得也周正,所以这十里八乡想嫁他的女子多了去了。只是这人都不满意。”温氏顿了顿,看了眼乔亦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