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生公爹婆婆还活着,自家男人又是窝囊且孝顺的,也不愿意惹父母生气。她一个嫂子想说不敢说、想管不能管,眼见着家里就要败下来,那别提多难受了。
如今终于解决了这个问题。
她心里的一块大石头落下了啊!
“爹爹,三儿终于长大了,要去当兵了。我这个当嫂子的,今天可是要做一些好吃的,再打一壶好酒,给他送行。”
兴奋不已的张家大嫂子主动要买菜买酒,简直比她当新娘子嫁过来那天还要高兴。
张老汉抽了抽嘴角,没有说话。
……
……
同样的事情,在太平寨各处上演着。虽然内容和理由各不相同,但是,其结果大致一样。
那就是让自己家至少要有一个人,最好有两个人乃至三个人去嘉山卫当兵。
这年代,又没有计划生育,谁家不是生五个八个孩子的?
谁家不是有三个五个儿子的?
选其中一个两个调皮的去当兵,家里少用一个人的口粮不说,还能多挣一个人的口粮,这一反一正就是大赚特赚啊!
淳朴的老百姓们是能算清这个账的。
朱玉阶只是公布了军饷和抚恤标准,并且公开发了饷银和抚恤金,就已经“民心可用”了。
等到这一场发钱发粮结束,竟然又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了三百多人要加入嘉山卫。
对于这些人,吴绍唐、吴少勋等人并没有什么意外。他们都是知道的。只是,都是乡里乡亲的。别人实在是不愿意当兵,他们又不是真正的官府征调差役,也无法强逼。
朱玉阶也能理解。自古以来,兵戈之事,都是生死大事。普通的百姓,怕死也实属正常。
安排赵大强去对这三百多人进行拣选之后,朱玉阶扭头笑着对赵大志说道:
“从今天开始,你可以严格训练,严军严令了!”
“有不能承受训练的,有在训练中抱怨艰苦的,有胡言乱语扰乱军心的,有不尊军令、不能令行禁止的,你一律以军法从事!”
“轻则杖责,重则逐出嘉山卫。”
“我要的是一支纪律严明的强军,可不是只知道当兵吃粮的兵油子。”
“若是你将这一支兵给我带坏了,我第一个就要治你的罪!”
朱玉阶的这几句话说得斩钉截铁,已经隐隐带上了杀伐之气。
赵大志,还有吴绍唐、吴少勋等人无不肃然。他们身体不自觉就抖了一下。
“大人请放心!若是此军败落,属下不用大人治罪。我赵大志,必然羞愧自杀而死。”
“好!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
朱玉阶收敛了杀气,勾了勾嘴角,笑着拍着赵大志的肩膀说道。
之前无法高强度训练,也无法严肃军令的原因,一方面是钱粮不足,不能让士卒吃饱;另一方面是民心不固、军心不稳。
即便有着吴绍唐、吴少勋等吴家人的强压,可是,在朱玉阶没有足够的威信,特别是不能给这些士卒更多的利益时,一压怕是会将这些人给压跑了压乱了。
毕竟,训练是很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