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温越一向以慷慨著称,与盟友相处融洽。
过去的战友如祖大寿、满桂、马世龙、洪承畴等,都曾在与温越共同作战中受益匪浅,自然不愿意看到温越留守后方。
面对众人的劝说,连张霖若也在其中,温越最终放弃了坚守后方的打算。
经过一番思考,温越道:“刚才祖将军提到大军需要分守多个地点,但我认为只需守住几个关键点即可,无需过多兵力。”
祖大寿道:“愿闻其详。”
温越阐述道:“首先,在杏山堡北面不远的长岭山上,可以驻扎三千兵力,挖掘壕沟建立营寨,与南面的杏山堡守军形成呼应。
“这样就能控制松杏要道,防止敌人挖壕截断我们的联系。这个任务,我建议由我的辎重营将士来承担。”
见众人陷入沉思,温越继续说道:“其次,在杏山西南方向约十里的五道岭群山丘陵地带,横跨川原,山的东北脚和西北脚分别有大兴堡和东青堡。
这两堡之前都有河流,我们可以选择一两位入援大将军,在五道岭上驻守重兵,布置深壕和火炮,与两堡守军形成呼应。
“如果敌人想要攻击杏山堡,必然要从女儿河过来。
“女儿河距离杏山堡不过十几里,中间就是五道岭。
“他们一旦接近杏山堡,就会受到我们左右两侧的夹击。
“而且,如果不先夺取大兴堡和东青堡,以及长岭山的驻军,他们又怎能安心攻打杏山堡,而不担心后路被切断呢?”
看着温越详细地分析着山脉地形,对各个地点了如指掌。
让洪承畴和各将深感佩服,这温越之所以天下闻名成名,绝非偶然。
看见有些将领不明所以,温越走到地图前,详细地解释起来。
地图上清晰地标出了城池、山岭、河流等重要地理信息。
牛苛等人仔细观察后,立刻兴奋地喊道:“真是妙计!如果没有攻下长岭山、东青堡和大兴堡,建虏怎么敢轻易冒进?
“而且,从岭上用火炮轰击,再加上山上山下的联合夹击,肯定能让那些建虏吃尽苦头。
“这几处地方相距不远,相互支援起来也方便多了。
神机营前营副将付崇英激动地说:“这样一来,塔山、高桥等地的防守兵力就不需要太多了,五道岭、长岭山再加上杏山堡,这样的防线已经足够坚固了。”
温越补充道:“但这还不够,我们还需要一支机动兵力,至少是一万骑兵,用于快速支援和寻找建虏的弱点进行攻击。”
他沉思片刻后说:“也许一万骑兵还不够,可能还需要增加一些,当然,如果建虏没有进攻杏山,这一万骑兵就可以作为主力大军使用。”
洪承畴笑道:“平虏伯这番谋略,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完善至极,我等就如此办吧。”
他的笑声在堂内回荡,其他将领也笑了起来。
然而,选择谁来驻守五道岭成了一个新的难题。
兵力较弱的牛苛,白恩光、汤通等人都显得有些犹豫,似乎不愿意分兵留守。
而满桂和马世龙,则和温越配合良久,知道温越将自己的辎重营留在长岭山防守,他们意识到杏山等地未来可能会有战斗,军功自然也不会少。
于是,两人交换了一个眼神,心领神会。
于是主动请缨,表示愿意留守。
看他们两人愿意留守,众人都是兴奋。
满桂和马世龙两部各自都有上万多人,其中还有新练的新军,战力算是不可小觑。
骑兵数量也多,机动兵力便也有了。
当天,经过大明各将领们的深入讨论。
对各项军事事务进行了周密的策划和细致的安排。
从早到晚,大小事务逐一商议,直至夜幕降临才各自散去。
在当天的会议中,还确定了先锋人选。
先锋官负责在遇到水域时搭建桥梁,侦查前方敌情,确保大部队能够顺利前行。
因此,先锋官不仅需要战斗力出众。
还要对当地情况了如指掌,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职位。
袁崇焕旧将,宁远屯总兵刘继虎主动提出担任先锋官。
自从袁崇焕战死后,刘继虎连番与温越讨好,想加入温越的麾下。
但温越没有答应,只是另外起了一个勤国营。
刘继虎对此有些犹豫,他其实是直接想加入温越的嫡系的,并不想从勤国营满满晋升。
恰逢这次北上大战,可以直接与温越亲自接触。
而担任先锋,他认为这是一个表现的机会,所以主动请缨。
对此,温越思虑片刻,便点头同意。
至于策应人选,温越则比较谨慎,让宣府总兵祖大寿进行策应。
两军之间的距离不超过四十里。
随后,中军大部队跟进。
所有计划都已经确定。
三天后,崇祯三年七月十四日。
十多万明军在宁远举行了誓师仪式,正式向锦州进军。
大军浩浩荡荡地从宁远出发。
宁远到松山堡的距离超过一百里,大军行动非常谨慎。
宁远总兵刘继虎率领的前锋,与策应总兵祖大寿的部队之间距离不到四十里。
而祖大寿军与中军大部队的距离也不到三十里。
整个大军缓慢前行,但彼此之间都保持着一天的行程距离。
如果是骑兵快速行进,那么只需一个时辰或半个时辰就能到达。
在这片辽阔的辽西土地上,军队如同细流汇聚成江河,他们来自五湖四海,携带着各自的辎重,行进在征途之中。
主力部队之后,是无尽的民夫队伍。
他们驱赶着各式车辆,从驴车到马车,从骡车到人力车,甚至还有骆驼队,形成了一条绵延不绝的物资补给线。
为了确保行军的顺利,前方的敌情每过一个时辰便有一次汇报。
道路上,哨骑和身着青绵布齐腰甲、头戴明盔、挂着令牌、手持令旗的旗牌官们穿梭不息,传递着重要的军令和情报。
……
第二天,前锋部队已经越过了高桥堡。
而策应部队也通过了塔山堡。
在前行的过程中,他们遭遇了建虏的哨探阻击和骚扰。
但都被前锋大军所击溃,取得了斩首十余级的战果。
宁远总兵刘继虎传来的报告中提到,建虏有一部镶红旗和镶白旗约有万人,以及数千名披甲奴,正全力攻击杏山城堡。
杏山的守将紧急向前锋求援,形势十分危急。
报告中还特别指出,并未发现攻城的敌军携带红夷炮车。
中军做出了回应,如果建虏的披甲奴确实只有数千人,那么可以派遣援军前往杏山支援。
同时,必须广泛部署哨骑,以防止建虏在杏山周围设下伏兵。
刘继虎统领的前锋部队规模宏大,约有万人之众。
其中精锐的正兵营骑兵就占据了三千五百之数。
这支骑兵部队以传统的冷兵器为主,装备有马槊、镗钯、骑枪、刀棍等利器。
而在热兵器的运用上,他们偏好使用三眼铳。
这种火器在铳身外加装了尖刺,形似狼牙棒。
对于身披重甲的敌人来说,其威力甚至超过了普通的刀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