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二人开始详细规划具体的作战计划,包括兵力的分配、进攻的时机以及后续的战术调整等。他们深知,这场战争对于楚国来说意义重大,必须确保万无一失。
随着时间的推移,楚军的战备工作逐渐完善。
士兵们士气高昂,等待着最后的决战到来。而北元方面,也察觉到了楚军的异动,开始紧张地备战。
北元皇帝萧启年,再一次感受到了楚国的强大压力。
他深知,以目前北元的军力和国力,与楚国硬碰硬并非明智之举。
一整夜的深思熟虑和思想斗争后,萧启年决定采取一种更为稳妥的策略——求和。
次日清晨,萧启年召来一位忠诚可靠的大臣,低声交代道:“你即刻前往楚国,作为我朝的使臣,向楚赢表达我们的求和之意。告诉他,我愿意为之前的冲突和误会道歉,并承诺今后北元将安分守已,不再滋生事端。”
大臣领命,不敢耽搁,立即准备行装,率领一队人马前往楚国。然而,他们并未料到,此行竟会如此艰难。
当北元使臣一行抵达楚国边界时,却意外地遭遇了,常宁将军部下的游骑兵。游骑兵们见有人马靠近,立刻警惕地围了上来。
“你们是何人?来此有何目的?”游骑兵的领队大声质问道。
北元使臣赶紧解释道:“我们是北元的使臣,奉皇帝之命,前来向楚国皇帝求和。”
“求和?”游骑兵领队冷笑一声,“你们北元人一向狡诈,谁知你们这次是不是又耍什么花样?”
“将军误会了。”
北元使臣急切地说道,“我们真的是诚心诚意来求和的。北元皇帝已经深感之前的冲突,对两国都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因此特地派我们来表达歉意,并希望两国能够重归于好。”
游骑兵领队听后,并未立即相信,而是冷冷地说道:“此事非同小可,我不能轻易相信你们。你们必须随我回营,等待将军的定夺。”
说罢,游骑兵们便将北元使臣一行押回了营地。
常宁将军得知消息后,亲自前来审问。他仔细打量着眼前的北元使臣,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
“你说你们是来求和的?”常宁将军缓缓开口,“有何证据能证明你们的诚意?”
北元使臣赶紧从怀中掏出一封书信,双手呈上:“这是我国皇帝亲笔所写的求和信,请将军过目。”
常宁接过书信,仔细阅读起来。信中,萧启年确实表达了求和的意愿,并承诺今后将安分守已。然而,常宁并未因此放松警惕。
“你们的诚意我领了。”
常宁将军淡淡地说道,“但此事我还需上报朝廷,等待皇帝的定夺。在此期间,你们就暂时留在营地吧。”
北元使臣虽然心有不甘,但也只能无奈接受。
他们深知,此次求和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但为了两国的和平与稳定,他们必须尽力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