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更多的年轻人,开始想要读书写字,想要通过科举改变自己的命运?
也是他们词汇过于贫瘠,否则,指不定冒出一句:“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杨文博实没料到,还能有这等好事,耐着性子参加完夸官活动,便忙碌起来。
他有太多东西需要准备,不得不抓紧时间。
这次,他打定主意,要给况绫纱一个惊喜。
进士榜公告是四月八日刊发各州的,为此,青园书院举行了盛大的庆祝仪式。
席上讲话的时候,老山长眉飞色舞,热情洋溢,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自家的辉煌战果。
上榜进士九十八名,一甲一人,二甲五十九人,三甲三十八人,占了总数的三成。
很显然,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再一次坐实落,进士培养圣地的称呼。
整个曹州城,乃至云曹州府与有荣焉,纷纷发来书信庆贺。
有子弟高中的家族,亦是第一时间赶来,叩谢师恩。
银钱、牌匾不要钱似地往青园书院抬。
毫无例外,人们最关注的还是探花郎的成长经历。山长和主授夫子早有准备,捧着厚厚的资料,讲起了寒门学子刻苦攻读逆袭成功的感人故事。
三更起五更眠不过等闲,头悬梁锥刺股仅是泛泛。
在山长与夫子的口中,杨文博为了读书手不释卷,为了科举食不甘味,为了成功吐血坚持。
其精神可敬、其事迹可感、其成功可羡。
台下,无数士子被感动、被激励,暗暗决定以探花郎为榜样,争取恩科中榜。
这一幕是如此熟悉,让上官诺恍然间,以为又穿越了时空。
原来,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星际时代,状元们都会被语言包装,变成亲朋不熟悉,他自己不认识的样子。
当然,对于这一点,上官诺也没兴趣去拆穿,他更关心的是,杨文博什么时候兑现诺言。
这几天,不知道怎么了,他脑海中总是浮现况绫纱的样子,尤其是她返乡前,满是信任的恳求。
那么柔弱的一个女子,回到家乡,苦苦思恋,等着良人上门提亲,想想都让人于心不忍。
上官诺很清楚他们的承诺:“杨文博曾信誓旦旦,金榜题名之际,便是前往提亲之时”。
他这个做义弟的,有责任去提醒去监督。
京城,状元楼
几天的时间,提亲的物什便准备妥当,杨文博的家人皆在海外,不需要回乡祭祖。
去杨华州况家提亲,是他金榜题名后,唯一要做的事情。
“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若是提亲顺利,人生四大喜事,便可坐享齐二,那将是何等的风光,何等的幸福。
“不负韶华,指鹿为马”,在杨文博看来,这才是年轻人该有的追求、该有的轻狂!
“少爷,这么多东西,云舟能够载得动吗?”小九子整理着大包小包,担心地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