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这东西。
信者奉为圭臬,不信者视如敝履。
而融合了寻龙诀与撼龙经后。
陈爻对于天星风水、相形度地、分金定穴以及五行生克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
门头沟世代住在此地。
总有生老病死。
他们习惯于就地下葬。
很多人甚至会将亲人葬在门前屋后,时时都能看得到,荫庇护佑,也是一种习俗。
刚在村里绕了一圈。
陈爻就看到不少。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这恰恰犯下了大忌讳。
形如横几,子灭孙死。
就注定了门头沟人丁绝不会兴旺,反而会愈发凋零。
眼下这个荒废落败的鬼村。
也验证了这一点。
叹了口气。
陈爻停在一户人家门口。
高门大院,前后两进。
放在任何时候都算是大户了。
如今却是铁锁紧闭,只剩下门口两尊石狮子,身上留着的划痕,以及口中衔着光滑石珠,还能一窥当年的人烟热闹。
上前几步。
尝试着扯了下门锁。
本来只是下意识为之。
没想到,常年风吹雨淋下,铁锁早就已经彻底锈死。
轻轻一晃。
就断成两截落在了地上。
陈爻怔了怔,顺手推门进去。
门轴也干裂的厉害,发出一阵嘎吱嘎吱的怪响。
费了不小的劲才推开。
门后是前院。
一排石砖瓦房,两侧还有房子。
东边应该是厨房、柴屋,靠西边的用来饲养鸡鸭鹅。
看的出来,主人家很勤快。
屋里屋外收拾的井井有条。
可惜,什么都敌不过时间的侵蚀。
院子里杂草丛生,几株长得快的泡桐树,都已经差不多有四五米。
穿过院落,走近堂屋,隔着窗户看了眼。
屋子里桌椅板凳,一应俱全。
墙上还挂着一块老式的钟表。
墙上斑驳的画像,更是能够清晰看出独属于那个年代的风格。
见此情形。
陈爻更是唏嘘不已。
所有一切无一不再透露着,村民并非是在匆忙间撤离,更不是无缘无故消失。
看着桌上遮挡灰尘的纱布。
底下是喝茶用的瓷碗。
大概临走时,他们还在幻想着有朝一日能够重返回来。
毕竟故土难离。
如果不是走投无路,谁又愿意放弃生活了一辈子的家乡。
迁到其他地方,过寄人篱下漂泊四海的生活?
不知觉间。
陈爻走出大门,恰好一缕阳光,透过对面人家院子里的树影洒落。
照在两尊石狮身上。
斑驳、沉重。
有种说不出的历史沧桑感。
似乎见证了门头沟从人烟鼎沸到凋零落寞的历史。
随手将门带上。
连那只断成了两截的铁锁,也重新挂了回去。
之后才一路沿着荒废的小路。
往村后的山梁密林走去。
阳光将他的身影拉的老长。
没多久。
他人站在一栋老屋外,举目望去,是绵延无尽的山林。
隐隐还能看出田地存在的痕迹。
不过。
足有数里长的荒原上。
却矗立着一座巨大的山丘。
看着极为突兀。
不像是自然形成。
即便山丘上已经是杂草古树丛生。
“这……封土堆!”
战国时代墓葬最为典型的特征。
一是深葬。
上至诸侯国君,都是掘山为坟。
如秦皇陵,便继承了这种传统,整个大墓以骊山为基,几乎尽数掏空。
第二便是封丘。
春秋之前,下葬之人,上到周天子下至平民百姓,皆是不封不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