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没那么多繁文缛节,也不喜欢多少废话,他很直接的问道:「朕听说眼下流入大明的银子越来越多了,心里总感觉有些不对的地方,所以找你们来,想一起看看。」
卢象升眉头一皱,流入大明的银子越来越多了,这是件好事,也不是什么好事,前者是因为大明已经成为了世界的商贸中心,全天下财富汇聚之地;后者则是因为海量银子涌入必然引起物价的波
澜,尤其是对宝钞的价值会造成冲击,这对大明来说不是什么好事。
钱谦益也是嗅到了一点什么,三人都是若有所思的模样。朱由校问道:「可是有什么发现了?」
卢象升解释道:「陛下,假如朝廷原来有一百万两银子,以大明的丰富物资来说,这一百万两银子就非常值钱,是硬通货。可后面又来了一千万乃至更多的银子,大明的物资还是这么多,但银子已经不如之前值钱了,这就要百姓用十两银子去购买原来一两银子的东西。」
「百姓的收益没有多少增长,但花销却是越来越多了。」朱由校点了点头:「是啊,银子多了,就不值钱了。」
钱谦益补充道:「陛下,臣是认真研究过陛下和元辅制定的宝钞策略,以大明国库中的金银为根本,发行宝钞,普及大明两京二十四省之地,再到如今普及朝鲜、东吁、大城、南掌再到南洋的苏禄、文莱等国,乃至东边的倭国如今都在使用我大明的宝钞,可见我大明宝钞的流通和信誉。」
「这其中,一半是因为大明富有四海,金银众多,另一半则是因为朝廷自身的信誉,朝廷君临天下,诸国臣服,而大明物产丰富,各国都需求我大明的东西,那自然需要用我大明的钱财来交易,如此朝廷的宝钞自然流通的顺畅。」
「如今朝廷借给南洋,借给民间的宝钞何其多?如果银子越来越多,宝钞是不是要随之增
印?那宝钞必然会贬值,如此一来,百姓花费增多不提,朝廷的宝钞也要迎来一次冲击。最显眼的,之前借给南洋的宝钞都是值钱的,可随着宝钞贬值,他们还进来的宝钞还是原来那个数,可那个数只等于朝廷先前投资的十分之一乃至更少啊。」
张好古点了点头:「不错,随着大明拥有的银子越来越多,这些是无法避免的。」
「陛下,如今大明的宝钞看似是以金银为根本,但实际上,是以银子作为主要,因为南洋各国也好,西洋各国也好,和大明的交易,都是银子和商货,这银子和货物之间已经挂钩了,银子多了,朝廷的宝钞必然会迎来冲击乃至贬值。」
「银本位,对朝廷来说,终归是不利的。例如那倭国,拥有的银子何其多,天生就有大银矿,能开采多少银子?」
「而且如今各国银子流入大明,那么各国未来肯定会变动,若是西洋各国都变了,大明不变,到时候大明一不留神财政崩溃都有可能。」
听着内阁的分析,朱由校也是皱起了眉头,如今的大明可不是之前的汉唐两宋啊。
汉唐两宋时期,中原还是缺银子的,为何一直以来铜钱都是作为主要流通货币,还不是中原缺银子,而金子又太贵重。
在汉晋时期,金子是要作为祖先陪葬之物埋到地下的,那些王侯将相一个个将大量金子带到地下,这让金子愈发稀少珍贵,不然金贵一词怎么来的?
可与金子相比,银子更是稀缺,甚至有白金的称呼。
哪怕到了唐代,宋代,铜钱依旧是最主流的货币,银子照样稀缺,银子可不是用来吃喝的,那都是和金子一样用来大宗交易的。
也就是明代,随着各国与大明贸易,银子越来越多,眼下才成了主要的货币,大明也借着海量银子为根本开始发行全新的宝钞体系。
可以说宝钞体系就是建立在银子上面的。
但以银子为根本建立的宝钞体系实在是不安稳,因为世界行情变化太多,银子远远没有金子那般稳定,因此金本位的货币才是最稳定的,毕竟哪怕到了后世,各国别看是以国家信用发行货币,但也是隐性的金本位。
张好古思来想去,说道:「陛下,臣以为,宝钞不能再和银子继续绑定了,这样下去,对朝廷不利,对宝钞也不利,货币价值要是单纯暴跌了还
好,可若是再有有心人趁机捣乱,朝廷可能会破产的。」
朱由校点了点头:「师父说的不错,银子和宝钞挂钩适合之前的大明,但眼下朝廷拥有的银子越来越多,天下散落的银子也越来越多,这宝钞再和银子挂钩那朝廷就太被动了。」
「必须化被动为主动,把主动权掌握在朝廷手里,几位有什么好意见?」
卢象升说道:「回陛下,臣以为,把宝钞和金子挂钩,更好。」「金子?」朱由校思索起来。
张好古原本想的是直接建立大明信用体系,毕竟如今大明已经君临东方,更是世界商贸中心,四海财富沉淀之地,以大明的国力信用,推行宝钞应当是可以的。
但卢象升想要把宝钞和金子挂钩,这也是妥当的做法。
毕竟总要有个够分量的来坐镇,单纯的信用体系,还真不如金本位。
毕竟金子总是比银子稀缺,银价可远远没有金价值钱。
朱由校缓缓说道:「说起来,先前西洋各国和我大明贸易,倒是金银都有,可如今,却是以银子为主,金子倒是稀少起来。也是,金子每个国家都需要,都要存着,这金子总是比金子值钱。无论什么时候,金子都是硬通货,把宝钞和金子挂钩,倒也合理。」
张好古也是说道:「臣认同卢相的意见,这天下生产银子的地方很多,例如那倭国就有一个巨大的银矿,单单是我大明缺少足够的银矿而已,但在世界上,银子永远是比金子多的。金子比银子稀缺,比银子贵重,把金子拿来和宝钞挂钩,更能体现宝钞的份量。」
钱谦益补充道:「臣也认同金子。大明眼下的银子,实在是太多了,这么多银子要是冲击市场,大明现在辛辛苦苦建立的市场会直接崩溃,不如把银子换为金子,如此一来,在各国流通也更顺畅。」
张好古笑道:「正是如此,把宝钞和金子挂钩,朝廷的货币就有更广活的流通性:国遭各国都可以使用定钞为主更货币其至我大明还能从各国收割铸币税,让宝钞更具有法理。」
见三人都认可金子挂钩宝钞,朱由校也顺势点了点头:「嗯,既然诸位都认可宝钞和金子挂钩,那就这么办吧。」
离开武英殿回到文渊阁后,钱谦益忍不住问道:「把宝钞和金子挂钩,朝廷要变动的可不小,更何况如今朝廷和民间持有的银子太多了,这么多银子,可怎么办?」
张好古说道:「银子还是值钱的,只是不如之前那么多罢了。」「如果不是如今大明的银子太多,我也不想现在就把宝钞和金子挂钩。」
「可是钱相啊,你想想这些年,从南洋,从西洋,从倭国,有多少银子流入我大明,又有多少金子流入我大明?」
「先前朝廷指定的策略是民间不可流通金银,金银全部收归朝廷,可眼下金子还好说,但银子呢?东南沿海,北方各省,各大商会,各地士绅,家里谁没有一批银子?」
「民间持有的银子太多了,银子已经不如之前值钱了,若这些银子都一股脑的被他们兑换给朝廷,来换取宝钞,朝廷要增发多少宝钞?朝廷的钱,还是钱么?」
卢象升说道:「如此一来,亏得,就是这些士绅商贾们了。」张好古笑了笑:「总不能让朝廷吃亏吧?」
「之前就说了,民间不许存有大量金银,他们非要在自己家里存着,贬值了又能怪谁?」
「回去咱们开个会商量下,把宝钞和金子挂钩弄好,眼下银子一两还是值一千宝钞,后面,可能就是一百宝钞了。」
钱谦益摇了摇头:「存银子的,可要后悔咯。」
〔请不要转码阅读(类似百度)会丢失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