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短短半日的功夫,燕璟离开的时候,义庄里的人已经少了一大半。
而在燕璟去治理水患的时候,苏软软这边也没有闲着,她和谢今朝他们一块儿,安置剩下的一帮老弱病残。
除了实在没有劳动力的老人和小孩儿,只要掌握了一些技能的妇女,苏软软就与谢今朝一块儿,将这些人安排到了帝都的各个地方。
比如说绣坊,又比如在一些店铺里当短工,既能够解决吃住的问题,而且还能补贴家用。
而且因为这些灾民找到工作稳定下来,帝都的治安都跟着好了不少。
更直接的效果是,之前往帝都方向逃的灾民每天都很多,但现在青壮年都会主动参与到修筑河坝当中,这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帝都的压力。
苏软软开的两家铺子也招了好几个灾民来打下手,她每天都在铺子、皇宫,还有相府来回穿梭,夜里的时候,十二会带来燕璟的飞鸽传书。
在信上,燕璟会把治河的情况和苏软软详细说明,而苏软软则是会把今日一天下来发生的小事写给燕璟看。
不过大多数时候苏软软觉得写字麻烦,直接就用画画来代替。
她画的简易画,可以说是将抽象给发挥到了极致,十二瞄过几眼之后表示,这个世上,怕是也只有燕璟才能看得懂苏软软的画,并且还能正常与之交流,还一交流就能交流好几日,还属于不间断的那种。
燕璟那边治河开展得非常顺利,他不仅仅只是修筑河坝这么简单,在修筑河坝之前,他先改河道。
江南一带之所以每次有大雨,就很容易会发生河水决堤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河道太过于单一。
燕璟的第一站是到了沧州,这里的水灾状况比较严重,而且沧州是沧江的发源地,要是能从源头上根治,定然能事半功倍。
到了沧州之后,燕璟没有急着去修河坝什么的,而是用了两日的时间,将整条沧江都给考察了个遍。
然后用花了一个晚上的时间,熬夜写出了治河的方案。
方案定下之后,就是指挥人开始挖新的河道。
纸上谈来个是容易,但是真是实施起来却并不简单,其中最艰难的,就是要在瓢泼大雨中干活,这大大提升了工作的难度。
不过每个人的斗志都非常昂扬,他们心里很清楚,只有从根源上治河,才能守住他们的家园,不用再过颠沛流离的生活。
这次,武平侯没有跟着一块儿来,虽然他担心燕璟的安危,也想一起过来,但他毕竟是赈灾的总负责人,必须要坐镇帝都。
虽然他本人没来,但把自己的得力干将都派给燕璟了。
而燕璟也是相当的能物尽其用,罗副将和孟参将主要是负责带头在前方挖河道,而他和狄军师则是在后方出谋划策。
不过大多数情况下,燕璟也都是在现场,参与到挖河道当中,与大家一块儿同甘共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