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世祖 > 第1161章 铁路

第1161章 铁路(2 / 2)

聊了一会儿,张同敞才算是敢言语了:“陛下,太子去岁又离京去了两广,怕是不利于国本……”

朱谊汐眉头子蹙:“不遍览地方,怎知民间大事?”

“太子的事,我自有主张,你就莫要多言了!”

“是!”张同敞忙低头。

在西臧待了近三年时间,太子朱存渠深刻地改变了高原的局势,从而让高原从农奴制变更为了封建地主制。

大量的自耕农和中小地主成为主流,涌入西臧官场,从而奠定了大明的统治根基。

随后,为稳固局势,两广总督于成龙就地免职,去往西臧继续督抚高原,担任康臧总督。

太子也功德圆满,从高原而归,在北京城待了大半年。

随后,他又被任免为两广总督,单独改土归流的重任,着重解决琼州府的改土归流问题。

可以说,这位二十八岁的太子,倍受皇帝信任,已经足以担负封疆大吏的职位。

但这样的培养,对于文官们来说已经足够了,太子在京城坐镇是最安稳的策略。

朱谊汐对于文官的担忧是表示理解的,但对于自己突兀去世这种事,他是怎么也无法想通。

虽然大明皇帝四五十岁死亡算是平均水平了,但我可是穿越者,六七十都算是侮辱了。

不过,朱谊汐让太子在外,除了有培养的意思在其中,更大的原因则是避免二龙见面。

作为储君的太子,天然就对人心具有吸引力。

他倒是不怕太子造反,上演父慈子孝一类的,关键是怕太子被裹挟,利用,不知不觉就站在皇帝对立面。

例如北魏孝文帝的太子,就成了保守派的代表,拒绝汉化,不得不被废。

皇子或者太子一旦涉及政治,就不免的成为利益集团,皇帝就不可能置之不顾。

这也是宋、明两朝把太子虚抬的原因,直接避免出现这种情况。

元朝允许太子参政,父子相斗,政变频发。

朱谊汐自然不会虚抬太子,同时也不会给予太子握有大权。

索性中和一下,就让太子长待在地方算了。

一边能培养能力,一边要避免坐大,实在最佳选择。

由于长时间别离,偶尔见一次面,父子关系就颇为融洽,比历史上那些皇室强多了。

至于皇后,有皇孙陪着,太子就不算什么了。

紧接着见面的是工部尚书赵郎星,他与张同敞可谓是互相调了位置。

五十岁的他,已然精力旺盛。

“陛下,从北京抵达吉林的铁轨已经修建成功,只待试行几天后,在万寿节当日通行,为您献礼!”

“别搞时间限定,只要能安全通行就成!”

京吉铁轨的畅通,让朱谊汐的心情好上不少。

这条铁路是由京沈铁轨延伸而去的,把时间都算上,那就修了足足有八年时间,长度达到了两千里。

耗费了钱财,达到了近两千万银圆。

几乎是一万块一里路。

而要知道在内陆平原,一里的平均成本只要四千块。

京吉铁路一成,朝廷对于东北控制力将会达到难以想象的地步。

原本从北京到黑龙江需要赶路三四个月,如今一个来月就成了。

当然,有了铁路,东北的粮食,木材等物资,也会更快的地输送至北京,加大了朝廷对东北的剥削。

毕竟朝廷这些年来,尤其是近几年来,决定对其大范围移民,没有便利的交通是很难让移民搬迁的。

“除了京吉铁轨外,京开铁路也将在年底通车,实乃可喜可贺之事……”

赵郎星兴奋道。

北京至开封的铁路建设与京吉铁路不一样,属于纯粹的汲取物资。

河南水运不发达,那就只能通过铁路来将粮食向北输送了,省去大量的运输成本。

对于北京来说,运河和海运固然可取,但铁路运输的成本也并不高,用三条腿走路更加稳妥。

朱谊汐微微颔首。

这几年来,除了惯常的兴修水利,朝廷最大的工程就是修铁路。

每年的财政支出,稳定在千万左右。

除了京吉、京开两条铁路外,

甘肃已经成了稳定西北的定海神针。

接下来要修的铁路并不多,绥远九原至库伦的九库铁路;西肃铁路的延伸,肃州至乌鲁木齐的铁路。

乘着有钱,自然是要进行大建设。

而对于南方那种需要开山钻洞的地形,朝廷倒是没什么修路的打算。

因为遍及南方的河流,足以代替铁路的作用了。

不过,朱谊汐倒是觉得,可以沿着大运河,修一条京宁铁路。

彻底缓解运河的压力,使得大运河真正成为货物运输的主流。

余下的倒是能在北方修修补补,南方施工难度太大,还是留给后来人吧!

“铁路运送盈利几个?”

皇帝问起了关键问题。

“陛下,蒸汽车头愈发有力,即使满载十车厢,一个时辰也能走四五十里,运煤运粮倒是方便,运人自然是不在话下。”

赵郎星思量一番,道:“如今京绥线年盈三十万来万,京津线年盈百万,京保(保定)线可盈二十来万!”

“西肃线则只有十来万了……”

三条线路之中,京津只有三百里,但却是北方最发达的城市,故而盈利高。

京绥虽然经过了大同,但一路上荒芜的地方实在太多,人口也少,军事大于经济。

话虽如此,但在这个时代,铁路运输成本是极低的,仅次于水运。

一般的话,二三十年就能收回成本,剩下的就是纯赚。

这也是为何内阁对于修铁路极为支持的原因,实在是亏在一时,利在百年。

每修一条铁路,就相当于增加一条财源,比纯粹的攒钱好太多。

这些年朱谊汐也是看开了,国库存个七八千万就差不多了,余下的还不如撒出去促进银圆流通。

只要他的内帑不缺钱就成。

片刻后,见皇帝没了兴致,赵郎星这才离去。

“阁老的位置太香咯!”

朱谊汐摇摇头。

首辅朱谋,次辅阎应元,群辅刘湘客,严起恒,如今还得增添一人,形成五人模式。

这下,八部尚书们岂不急了?

回到后宫,坤宁宫却热闹非凡。

原来是皇帝四十八岁的大寿,临近的梁王、福王,以及齐王、越王,还有秦王,也陆续抵京,为皇帝拜寿。

太子也匆忙而归尽孝道。

最新小说: 和玄门大佬领证后,霍爷真香了! 重生改嫁摄政王,夺江山当皇后 凡女修仙:我在修仙界刷熟练度 侯府重点班 唯京主义 大明:鸟尽弓藏?朱棣靖难你慌啥 神医狂妃:禁欲邪君,宠宠宠! 大明,我家床底钻出个朱元璋 官场之青云志 东北冻梨穿六零,上山进厂一把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