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叔?种木耳得扎多大的本钱啊?”人群中有人高声问了一句。
仅有的议论声消失不见,村民齐刷刷的看着唐铁?等待他的回答。
“一根椴木13块钱,能用三年?菌种什么的便宜一些……”
唐铁把种植木耳需要的各项成本简单说了一遍?没等村民发问?又把产量相关的数据说了说,说完之后就保持沉默。
都是精打细算过日子的人,这些账她们会算。
“一根木头的成本将近15块钱,一年产一两干货,一两干货是16块钱,再算上人工的话,这不是赔钱生意么?”
“你怎么算账的?没听铁叔说了,一根木头能用三年呢,第一年投入大,接下来两年就不用那么多投入了。”
“哎呀,我把这事忽略了,重算,重算。”
“我都算好了,一根木头三年的成本投入按照20块钱算,三年能产出三两干货价值48块钱,也就是说一根木头三年才赚不到30块钱,这也不多啊,还不如咱们进山采菇子呢。”
“你那个猪脑子能算出什么东西,谁家种木耳只种一根?要是一千根呢,一万根呢?”
“就你能行了吧!你有钱种一万根啊?”
“……”
一开始是相互讨论成本投入,慢慢地就演变成了相互之间的质疑,眼看着氛围越来越不对劲,屈书记赶紧出声。
“无论是种植还是养殖,想要短时间内就看到丰厚的回报显然是不可能的,小打小闹肯定赚得不多,这一点不用我说你们应该都很明白。”
“唐村长刚才也说了,种植木耳除了一开始的投入,后面基本上不需要追加投入,也就是说一次性投资三年收益,种得越多赚得越多,你们好好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
“就拿一千根的规模来算,三年下来能赚3万块钱,每年也多一万块钱的收入呢,总比你们坐在家里什么都不做强,是不是这个道理?”
基层干部就是这样,操不完的各种心,不但要帮村民寻找创收路子,还得苦口婆心的替他们算计各种东西,就这还不一定能成功。
看着一个个沉默不言的村民,屈书记轻叹一声,语重心长地说道:“脱贫容易致富难!”
“收入达到一定的标准就算得上是脱贫,可致富没有明确的标准。只要肯干不懒惰,大部分人都能脱离贫困线,但勤劳肯干的人那么多,有几个能致富的?”
“为什么说致富难?主要不还是因为没有适合自己赚钱的机会和路子吗?现在唐村长帮大家找到了合适的路子,如果大家连尝试都不敢尝试,还说什么致富呢?”
看着不为所动得村民,屈书记眼底闪过失望之色,不自觉语气里多了一层恨铁不成钢的情绪:“从我来咱们村委驻村开始,每次提到下坝村总会有人不屑一顾,就因为下坝村穷,下坝村人少,很多人都看不起下坝村,我相信你们中间也有这种人。”
“可现在,谁还敢看不起下坝村?”
“我不怕打击你们,上次村委开会,下坝村的村长苏策亲口说的,他们村现在收入最差的是一个腿脚不方便的残疾人。”
“原来这个残疾人靠低保过日子,但现在人家一个残疾人一天都能保持在三百块钱左右的收入,其他人家一天收入最少也有五百。”
“你们呢?你们多少收入?”
“唐村长,你去过下坝村,你自己跟她们说说,下坝村现在是什么样子!”
吃低保的人一天收入三百?其他人最少收入五百?
屈书记的话让村民一个个头脑发懵,不少人心里暗暗告诉自己屈书记肯定夸张了,但眼睛却是不自觉的转向唐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