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域名更换为ow 华娱从1980开始第五百五十八章 要出事(4000+章节,求订阅~)有声小说在线收听
<tent>
铛铛铛!
这个时候,车内的两个记者突然听到有人在敲他门的车窗,回身一看,便看到了自己车子后面有几个身着黑色西服的男子,在敲他们的车窗。
记者按下车窗,问道:“怎么了?”
“把你们的相机给我!”
“为什么啊?”
“放心,随后会有人给你们送上新的照相机的,但是现在你们手里的相机必须交出来!”
“不交,你这是妨碍新闻自由的权利,我们有权利告你们的!”
“那是以后的事情了,现在最后一遍警告你们,交出你们手里的照相机,否则后果你们自己承担!”
两个记者自然不会因为那几个黑衣西装男的话语便交出自己手里的相机了,这里面可是有着大爆料的,前段时间吴见夜为了给周惠敏出头,帮她创作了十首歌曲,现如今已经开始推广的两首《小小》和《最爱》都是现如今香江最虎的养女,却能够在胡文虎的子女中脱颖而出,成为胡文虎的接班人,自然是有其过人之处了。
经过这些年的经营,胡苋也向世人证明了,胡文虎将她列为接班人,是明智之选,现如今《星岛日报》在香江是与《东方日报》齐名的两大报纸,而星岛报业集团更是整个东南亚最大的报业集团之一。
而胡苋个人的身家也在25亿港币左右。
在五十年代,《星岛日报》能够在香江取得成功,很大的功劳要数他们当时的主编林霭民,林霭民任星岛日报、晚报社长,权势很大,功勋彪炳,但永远是一个高级打工者。胡文虎也就是胡苋的父亲是报业王国的绝对君主,俗话说:“伴君如伴虎”,两报社长之位,不是那么好坐的。
孰是孰非,很难判断。反正他们分道扬镳了。
1951年,林霭民因“挪用公款炒股”被革职,他去职时带走报馆10余名业务骨干,另创一家《循环日报》。
林霭民与胡文虎20多年的宾主关系一夜断绝,这就是轰动香港报业的“林霭民事件”。
星岛元气大伤,一片混乱。
胡文虎代理社长,动员子女全来临时顶班或参与管理。因创痕很深,事逾3年,报馆仍人心浮动。
现在老主人胡文虎又死了,星岛前景如何,更是难于预测。
胡苋走马上任,年纪才22岁,她与家族部分成员住在虎豹别墅,嫂子怎么看都不放心,说要陪她去上班,胡苋苦笑道:“你看,经理还是个孩子,要人陪着上班?”
据老报馆的人回忆,那天胡苋很朴素,提个文件袋,像一名普通职员,来到报馆,她沉着冷静,带有一点忧郁,她没有坐在经理室椅子上,召见各级主管,发号施令。而是去各部门造访,说话很简短,也很实在。
“人真奇怪得很,一个年轻女孩子,几句简单朴实的话,居然使我们想发泄的一肚子气不知道何时溜掉了,我们觉得她虽然嫩,但很实在,她的面部表情告诉人们需要支持,是一个可信赖的人,就这些也就够了。”一位老星报记者回忆道,他接着又说:“当时一些人听了她的话,认为她很有涵养,有城府,好像是一个猜不透的人。”
胡苋为什么这样镇定?是她以先父的办报原则为底气。她重修的办报宗旨是:“一份能够赚钱的报纸,就是一份好报纸。”
她推行“事业部制”,层层负责,层层包干,指标落实,定期考核,实施后的第一年,各部门的利润翻番,员工收益增加,对胡苋刮目相看,众人说:
“这姑娘比她父亲厉害。”
一战成名的胡苋,得到了星岛报业集团的上下人等的尊重,而胡苋继续带领星岛报业大步向前。
她把报纸同时销往湾湾,并增发欧美航空版。后来采取比飞机更快速的办法,利用通讯卫星传递,当日在纽约、伦敦、巴黎、堪培拉等地开印。
若论在香港的销量,星岛逊于东方、天天等报;若论在世界的总销量,星岛日晚两报,销量高达100万份。
1962年,胡苋独资创办《快报》,星岛的利润逐年上升,1973年,报业税后纯利1500万港元;进入80年代,报业年利润逾1亿港元。
这样的业绩,连欧美一些大报都自叹弗如。
1972年5月,星系报业有限公司改名为星岛报业有限公司,胡苋仍任董事长。公司于6月上市,每股面额2港元的股票升水卖6港元,购者如云。
胡苋持有公司的867%股权,按当时高峰期市值计,她的股权值43亿港元。
位于港岛北角的星岛新闻大楼,实用面积1915万平方英尺。胡苋高高在上(办公室在顶层),管理着销量百万份的大报,还大举进军房地产。
胡苋兑现了她的理想,成为了香江的报业女王。
也正是有了这样彪悍的战绩,胡苋在星岛报业绝对属于一言九鼎,所有人都不敢忤逆她的意见。
见到胡苋司徒心平立即站了起来。
“社长!”
胡苋点了点头,说道:“坐下吧,刚刚的事情我已经得到消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