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然三年三月初,莫然再下江南,这次没有微服私访,带着一千羽林侍卫径直去镇江,目的很简单,就是看看船造的怎么样了。
顺便带着怀孕五个月的静妃出来转转,五个月孩子都出怀了,这会出来后,静妃就要好好在宫里养胎了。吕太后不放心,也坐着软轿跟着过来。
一路上潇恩还在唠叨,眼下这个情况适合用铁皮龙船出航,起码铁皮龙船抗炮弹能力比出海祥龙强上十倍不止,在潇恩的诱导下,莫然也觉得铁皮龙船有必要造几艘的。
途径镇江军校,莫然自然要到哪里看看他的可爱学子们,如今镇江军校已经搞成一个自动循环系统,军校外有几百倾的自留地,用来给学子自己耕种,学子们自己也开始自己种蔬菜,养殖家畜,已经搞成一个独立的小世外桃源。
朝廷每年还拨款20万到30万两白银给军校做运转经费。
盛庸说:“预计从明年后,镇江军校和太平分军校,会为大明提供一到两万的优质毕业军人。”
盛庸又说:“同时军校还面临一个严峻的问题,若不想办法招收新的学员,十年后镇江军校将是一个空院子。{十年后最小的靖难遗孤都十六岁了。}”
莫然本身的想法就是看这些孩子快乐的长大。
不过当看到田地里干活的年长学子,和学院里四处井然有序的读书练武声,莫然下定决心把教育开展下去,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只有保持这种新式教育,大明才不会缺乏人才。
镇江军校有盛庸管理,太平分军校有郑超管理,他是放一万个心得,莫然来的时候是下午。
第二天上午,莫然召集镇江学校数十万师生,太平分军校自然是顾不上了。莫然在哪块刻着“我是大明人,我爱大明国”的石头边上向学子们喊话。
喊话内容贯彻了“忠君、爱国、天下太平”的思想。
第三天一早莫然就启程去镇江北,说是在镇江北,其实镇江北只是一个造船点,沿着长江向东走,常熟、太仓等地都在开始造船,毕竟工艺繁琐,而且每一年出海的日子都是固定的。
常年跑南海的人知道,在没有动力来源的情况下,最大的动力来源于人力和风力,不过无论是古代或者未来,人力都是宝贵的,那就只有风力了,还好明代就有人熟悉了季风的规律。
特别是这些下过南洋的人,每年十月他们可以乘西伯利亚寒流带来的北风,扬帆把船开往南洋。
每年七月太平洋暖流会形成南风,他们又趁此时机扬帆出海,把船开回大明,运用天地气候省时省力,不然每艘船都用人力开,莫然派一万人也不够用的。
至于每艘船载的人,都是最低配置,保证在无风的情况下,能把船开起来。
有人会问,为什么不多装几个人?莫然这次出海的目的,不是和历史上的郑和下西洋一样。
郑和下西洋,是为了给朱棣炫耀装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