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誉马上讥笑回去,“又是三代之治?”
对这些文人们一直心心念念的三代之治,他真觉得是够够的了。
徐熙川一怔,“就是三代之治!”
“不客气的说,三代之治就是真像你们说的那么好,从现实的角度来说,那也是失败的,”段誉不容置疑的道。
徐熙川和他的同道一听,顿时都有炸锅的趋势,段誉这么评价三代之治,就相当于对他们说,杨贵妃就是个小胖墩一样,那是绝不能接受的。
“这个问题,说起来可能有点复杂,你若是不能理解也很正常,”在徐熙川惊愕且愤怒的同时,段誉又毫不客气的道,“先说个简单点的,”
“若是一个国家,出了一个非常出名的青天大老爷,你认为,这个国家的法度、吏治,是好,还是不好?”
不但是徐熙川,就连宫墙之上的一些人都思考起来,青天大老爷,清官能吏,那应该是好的吧。
高智昌等在皇庄里听段誉讲过的那些家伙们,此时看着那些人脸上的神情,感觉相当舒爽,什么前辈,什么名士啊,竟然连这样的问题都想不明白,切!
“你想想,若是一个国家法度完备、吏治清明,那还会不会有非常出名的青天大老爷?”段誉就像在给纨绔们上课一样引导道。
“还不明白吗,那你认为,一个有人饿死而让众人惊讶的国家,还是一个有人吃饱才让众人惊讶的国家,谁更富庶?”
徐熙川不笨,他此时已经明白了段誉所说的话的意思,于是朝着台下道:“原来在殿下看来,多一些包孝肃公一样的名臣,竟然还是坏事?”
段誉听着河那边传来的动静,心说这老小子学得还挺快,大理国的百姓,此时也有些知道包公的名气,他们中的绝大多数,自然觉得是个个官员都能像包公那样才好。
“包孝肃公这样的名臣能臣,我十分倾佩,但若是每个官员都像他一般公正清廉,敢于也擅长替无辜的百姓讨回公道,那包孝肃公,又如何会被众人称颂?”
“百姓喜欢包孝肃公,正好说明那时昏官众多,法度不畅,敢为民做主的官太少,”
不少百姓都在沉思,别说,好像又是太子说的这个道理。
“同理,三代之治,圣人之治,也就是只有圣人在位才能政通人和的朝代,对后来人,又有何意义?”
“又不明白?”段誉的语调中透着深深的无奈,“若是每一位君主都是圣人,那你们所说的三代之治,又有何出奇?”
段誉这么说,徐熙川当然明白他的意思,因为不是每一位君主都会是圣人,实际上,现在不可能有哪怕一位君主是圣人,所以三代之治这样在圣人治理下的最好的盛世,确实不能给后来的朝代提供多少有益的经验。
但你刚不是还说,我们失败就失败在于我们从来没人想过要在学术上超越孔圣人,也就是成为圣人,现在又说不能有圣人,这岂不是自相矛盾?
但这话他不敢说,段誉可以妄议圣人,他却不敢冒犯圣人。
“看来,太子殿下还是有更好的办法?”他又把话题转回去。
段誉也不好在这样的场合就这方面进一步展开讲,毕竟他老子就是君主。
所以如果说最好的制度,就是不论是有为明君在位,还是无道昏君在位,两者政绩之间的公差始终在一个可接受的合理范围内,那就未免有些不敬。
“我说过,我并没有详备的章程,”段誉道。
“呵呵,”徐熙川又笑,“听说殿下非常鄙夷一种人,就是那种只会批评,却并不能解决问题的人,”
他看着段誉,这样反讽的话,谁还不会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