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朱由检对机械那是十分在行,并且由于常年和石油化工打交道,石化方面的问题还是比较了解的,但是其他的一些化工,就不是那么了解了。
有些他虽然知道,可毕竟钻研的少,只能指出个大概的方向,并且自己没有时间去研究,所以,碰到孙元化这样的化工人才,只要点拨一下,他就能加快化工的步伐。
现在朱由检除了火药之外,最关心的就是橡胶的问题,假如孙元化能顺着自己指引的方向进行研究,估计能很快的生产出橡胶。
为什么朱由检关心橡胶?主要是很多的机械设备,在设计使用的时候,有了橡胶,就能很好的密封,还有就是轮胎。
假如有了轮胎,在加上柴油机,汽油机,那么造车就不是个问题,当然没有橡胶也可以造车,可其它的材料造出的车轮,弹性太差,很容易把汽车颠坏,增加很多无谓的修理工作。
由于坐船,闲的无聊了,朱由检也就跟孙元化谈起了橡胶的问题,孙元化听了也很感兴趣,世上还有这样的东西,并且是通过石油裂解出来的产品合成的。
朱由检对石化比较了解,自然能把橡胶的制作过程讲的头头是道,希望孙元化到了京城之后,能快速把橡胶研制出来。
孙元化也十分高兴的接受了任务,并且听朱由检给他详细的讲解,生产橡胶的过程,首先用石油裂解出乙烯,然后再和丁二烯共聚合成橡胶。
朱由检每每说到关键的地方,孙元化总是要提问几句,显然他对化学很精通,能看到关键的问题。
朱由检见了也是细心解答,同时也给孙元化画了一张橡胶合成的工艺图,等回到京城之后,可以找宋应星设计合适的设备,然后制造橡胶。
不知不觉,朱由检和孙元化谈到下午,远方的海面上显现出海岸线,天津的港口也渐渐清晰起来。
又过了一个时辰,郑芝龙的海船顺利靠在了天津港的码头,朱由检下船的时候,觉得自己的双脚有点飘,主要是坐船时间长了,不太适应陆地的感觉。
朱由检一下船,就对身边的王承恩说道;“你给下面传旨,让曹文诏速到京城见朕!”
王承恩见了,连忙到天津府衙写了圣旨,让一名锦衣卫到宁远传旨去了。
朱由检在王承恩走后,不由大大的出了一口气,这次到东江镇算是阻止了毛文龙被杀,也算解决东江镇的危急,不至于到了后面,出现不可收拾的局面。
就在朱由检暗暗松一口气的时候,远在江南的东林书院却传来了喧哗的声音,这里很多的书生拿着一份《大明日报》,并对报纸里的事情议论纷纷。
原来《大明日报》经过十天左右,通过驿站的传递,已经来到了江南,而作为江南读书人的聚集地,《大明日报》自然被报童所看重,他们拿着报纸在东林书院外面贩卖,于是被一些书生购买了。
等他们看到日报里的内容之后,很多的书生开始义愤填膺,纷纷要求官府对贪官污吏进行惩处,而这些书生第一件事,就是来到东林书院,希望山长能支持他们的行动。
说起东林书院,早在北宋那时就有,乃知名学者杨时所建,当时他在这里长期讲学。典故里有个“程门立雪”主角就是他,这人在东林书院讲学长达十八年之久。
杨时离开后,东林书院逐渐荒芜,后他的学生为了纪念他,就在无锡的东林书院的所在地建了一座道南祠,纪念杨时。